谢邀。
我国的两弹元勋之一于敏院士在今天逝世,令人沉痛哀悼。
于老最重要的科学成就莫过于创造出一种独有的氢弹构型,使我国在研制出氢弹之后,只用了32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研制出
1926年8月16日,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今年1月16日,逝世于北京。
今天是老先生诞辰93周年的日子,我们有必要再温故一下他老人家做出的那些贡献,感悟一下老人家的精神。前人辛苦,后人享福!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没有这些老前辈们的贡献和奉献,我们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我们也就过不上多少安稳的日子。
大家都知道,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在世界上第5个迈入有核国家的行列。仅仅2年零8个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便爆炸成功,创造了世界纪录。由原子弹到氢弹,美国人用了7年3个月,英国人用了4年3个月,法国8年6个月,前苏联4年3个月。我们是世界上第五个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但是在氢弹上,我们排名第四,超过了法国。
氢弹的成功研制,于老功不可没。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是他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提出了氢弹从原理到构型的基本设想,这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于敏构型”。世界上关于氢弹的构型,世界上只有两种,美国的“T-U构型”和我国的“于敏构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靠的自主钻研,于敏从来没有出过国,也没有的得到过国外名师的指导,而且那时他只有41岁。日本核物理专家在访问时得知这一切后,惊叹于敏是“国产土专家1号”。
当然,于老的贡献绝对不仅仅是氢弹。他淡泊名利,隐形埋名28年,婉拒“氢弹之父”称号,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因为我们国家有了向他一样,诸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等一大批爱国报国的科学家,我们才在封锁严重、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制造出一件件大国重器,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