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如果奉行和平主义积极海外扩张,那会不会结局不一样?

结局肯定会不一样的。
不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海外扩张是不是符合当时明朝朝廷的和明朝子民的利益呢?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明朝的国内经济情况和政治情况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01:43:20

结局肯定会不一样的。

不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海外扩张是不是符合当时明朝朝廷的和明朝子民的利益呢?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明朝的国内经济情况和政治情况,其实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朝的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是自济自足的农业社会,明朝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商品经济,但是这也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市场的。所以中国没有对海外资源、劳动力或市场的需求。这与当时欧洲带有一定掠夺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大相径庭的。

欧洲的自然条件不如中国,资源少,人口少,市场小,同时内部竞争激烈,有比较高涨的发展需求。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各地农作物的传播,人口开始膨胀。欧洲经济社会条件迅速改善,制度和文化也在适应新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孕育出了工业革命。然后,欧洲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劳动力、更大的市场。所以,当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欧洲建立起了以其为中心的全球体系。

或许可以说,中国近现代落后的一个原因,正是中国自身先前过于优越的条件。这包括自然禀赋方面,也包括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上,中国的制度和文化都已经极为完善。这种情况反而制约了中华文明的改革与进步。

明朝的时候,中国人的生活条件远远高于周边区域,甚至高于中国之外的绝大多数人类社会,也就没有对外移民的动力。比如,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多次周游全球后都如数回国,明朝本国强悍的海盗却也只是活跃在中国周边。

另外,在古代社会,领土扩张是会受到信息传递的限制的。明朝之前的蒙古帝国,从最东边到最西边,马不停蹄传递信息也要至少一个月时间。这就是古代帝国治理的障碍,不能及时有效平息叛乱,也会助长边塞重镇的叛乱之心。

当然了,假设明朝确实积极对外扩张,包括移民,确实有可能改变目前全球人口分布结构。

但是不妨自我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明朝的皇帝、官员,在当时的生活条件和世界观下,为什么要那些难管难治的蛮荒之地?又如果是明朝子民,为什么要放弃本国的优越生活而去那蛮荒之地过日子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