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群经之首,为什么又见仁见智?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何《周易》是经书之首?
在儒家的经典里,有五经和六经的说法。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所谓六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6 06:58:45

凡是博大精深且哲理性、思想性丰厚的经典,\"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浅薄的东西,没有内涵,一眼看穿。

第一,由阴阳两个象征性符号,排列组成的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特定的客观情境,寓意非常复杂而且丰富,不同时代,不同层面,不同学识,不同阅历的人,对三百八十四根爻的解释,在大意不偏的情况下,见仁见智,说明《易经》之\"宏观\"则纳宇宙万象,\"微观\"则究事理精华。

第二,由于古代文字数量少,字词意义与后来的多有变化,且一字或一词多义的情况也常见,加之《易经》的文字少而精,表述上跳跃性强,有的还不连贯,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字面上的异议。如果一味咬文嚼字,则各执一词,说不清楚,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抓主旨,弃末节。

第三,《易经》在寓理上,一方面是\"观天象、察地理\",采用象征喻意的方法,而象征本身就带有多义性 ; 另一方面,则是用抽象的数字排列来推理、测算和预见,而且表达方式也是哲理的、寓意的,很少有唯一而确切的表述,所以,发生异议是在所难免的。

不管怎样,读《易经》,必须举大而弃小,宏观整体而少拘细节,尤其不能望文生义,或咬文嚼字,更不能以片言而概全篇。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