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说“五十知天命”?

怕弟子在人生路上栽跟头!这是孔子点悟弟子抓机遇、看风向、知进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其最后一次向身边弟子传授的内功心法,并没有什么王婆卖瓜的广告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1:54:16

谢邀。

看了有些回答,发现没文化的人真多,不专业就不要回答。多看点书,有点积累,再回答不好吗,为何要秀出自己的无知,糟蹋中国文化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阐述的是自己“学道”至“得道”的过程,孔子之道师出周公,他并非“生而知之”,所以孔子说自己十五岁开始学,三十岁学有所成,谓之“而立”,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在鲁国就小有名气了。当然,这个时候,孔子更多只是知其然,很多道理为什么是这样他不明白,所以他第一次去请教老子,希望可以解惑。

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孔子境界明显提升了,不仅知理,而且觉得理之当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不惑。

到了五十岁,知理之所必由,皆受之于天而成,因为儒家之道,即人伦之道,是天伦在人伦的映射。孔子找到人伦的根源是天伦,所以知天命。

六十岁时,知天下通于一道,亦能以一道而通天下,故事事而耳顺,因为万事不离其宗,不离其道。故孔子能一通百通,闻声而尽知天下事。

到了七十岁,乘物游心,而不违物理人伦,不逾法度礼制。晚年的孔子因为读到了易经,所以境界有了本质的提升,已经走在了人道前往天道的路上,可惜刚刚开始就去世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