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要原因是政府规划部门在进行小区整体规划时,应该按照小区规划面积,设立配套幼儿园;如果没有设立小区配套幼儿园或面积不达标,政府规划部门将进行审核时,予以纠正或审核不
首先明确一点,小区配套幼儿园权属问题,他属于教育部门。
小区配套幼儿园(教育设施),在土地出让和规划之初,就要留出位置。
一般土地出让合同都会有约定,地产商要无条件的配建幼儿园,建完了移交给教育部门。幼儿园这部分地块,大概率也是教育用地。
这部分土地给地产商的时候,不收或者少收土地出让金。幼儿园建设好,可以公办,也可以民办普惠,如果民办普惠,一般也不收租金。
如图所示
那么,为什么小区配套幼儿园,说是配套,就是配不上呢?
最核心的原因,一个没钱,我们国家在学前的投入,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投入非常少。现在在改善,每年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改变3-6“民强公弱”的局面。
另一个,小区配套非常复杂,不是一个教育部门就能管得了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
财政给钱,自然资源部门从土地源头开始控制,住建部在建设中控制。教育部门原来管不了地产商,地产商主要对口管理是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门等。光一个教育部门,很难要求配套。
所以新规,根据国家最新的要求,国际级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2019年1月9日),各省市都有相关落实配套文件。
这个文件,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财政部门都要协同配合。
前期约定建设配套幼儿园,如果不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房子不让出售。这叫做“交钥匙”。开发商要把配套幼儿园“交钥匙”,获得教育部门认可,才能卖房子。
原来,小区配套幼儿园配不上,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这也是目前主要整治的内容。
(一)规划不到位问题治理。
当初盖楼的时候,寸土寸金,都想建成商品房卖了,根本就没规划这么个地方。
解决方案:
教育部门要根据实际人口居住状况,提出已建成城镇小区(或片区)需配套幼儿园的学位、建设规模需求,并会同自然资源部门研究确定具体位置;自然资源部门按规定划拨建设用地;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做好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光一个规划,需要4个部门协同。
(二)建设不到位问题治理。
规划了,但是没有建设。
解决方案:住建部门负责,(就近)补建新建。
(三)移交不到位问题治理。
幼儿园规划了,建设了,但是没有交给教育部门,地产商自己办了,或者租给私人办了,这样很容易办成高端园。不是说高端园不好,高端园有他的受众和需求,但是小区配套办成高端高价,老百姓的选择就少了,最近的很贵,上还是不上呢?!
(四)使用不到位问题治理。
或者即使移交给教育部门了,原来没有足够的经费,或者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办成公办和普惠低价,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解决方案: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的,相关改造和设施配套费用按幼儿园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原则上不得收取租金。
这样,办出来的幼儿园,不管公办还是民办普惠,价格都可控。
一般公办园和普惠的价格都不会超过1000元。比如你看哪怕是深圳
严格限价800元每个月。
哪怕是北京
虽然收费低,但是有补助,北京每个月每个学生有1000的生均补贴。
小区配套幼儿园这个问题,从2010年学前教育“国十条”提出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执行,很多地区的小区配套园没有建设,或者建设之后没有用于幼儿园,或者没有办成普惠性质的幼儿园(办成高价园)。
国家学前教育深化改革文件有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11月15日印发)。
幼儿园不允许上市,到2020年底,公办园入学儿童比例不低于50%,普惠园(包含公办、集体办、民办普惠等)入园比例不低于80%。
所以,教育部门会优先选择公办,特别是公办50%目标没有完成且经济较好的地区。
你如果要办小区配套园,就要做好办普惠园的准备。前提是,小区配套园会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释放给社会力量民间举办人老板。
比如,合同可能是这样的。附:长沙幼儿园政府采购民办幼儿园服务的合同
2019年一整年,全国都在做小区配套园整治和民办园转普惠工作。
如果这些目标能完成,入园难入园贵都将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