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实际上不是北洋海军战后有很多将领自杀,大多是作战失利时有很多将领自杀。具体要分析这些将领的自杀情况,可以区分为两个群体,即黄海海战中自杀殉国的将领,以及威海卫
谢谢邀请!
实际上不是北洋海军战后有很多将领自杀,大多是作战失利时有很多将领自杀。具体要分析这些将领的自杀情况,可以区分为两个群体,即黄海海战中自杀殉国的将领,以及威海卫保卫战时代自杀殉国的将领。
黄海海战中自杀殉国的将领
黄海海战中自杀殉国的将领共三人,即“致远”管带邓世昌,“超勇”管带黄建勋,“扬威”管带林履中。三人全都是在经过了英勇作战,军舰战沉或重创时,选择了自杀殉国。这种自杀更多的表现的是当时中国军人的骨气,以及对无力回天的悲愤,与作战英勇并不相背。
(《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表现邓世昌殉国情景的图画)
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原因现代人注意得比较少。
根据清王朝的军律规定,海军的一舰,比照陆军的一营,军舰战沉,就相当于陆军的全营覆没,“以全船姓名争胜负于风涛弹雨之中,一船被沉,即全营覆没”。按清代的陆军军律,作战时全营覆没,即为失军之罪,比照而言,海军军舰战沉,如果舰长独生,似乎也要堕入这一罪名。
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即以海军人才难得,通过李鸿章上奏清廷,首先肯定了邓世昌等的壮烈举动,“完节纯忠,无可訾议”,同时担心“诸将狃于闻见,但以轻生为烈”,特别申请制定专门的海军法规《海军惩劝章程》,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海军将领日后作战舰沉时,不用一定自尽,“但使遇救果能不死,亦为众所共谅”。
威海保卫战中自杀殉国的将领
威海保卫战期间自杀的将领是四人,即提督丁汝昌、左翼总兵林泰曾、右翼总兵刘步蟾、护理总兵杨永霖。
其中,林泰曾是因为所管驾的“镇远”舰在进入威海湾时不慎触损,深感对不起国家,愧恨自杀。
刘步蟾则是生前就有“苟丧舰、必自裁”的诺言,在所管带的“定远”舰恶战重伤,最后为防未来资敌,不得不自爆炸毁后,刘步蟾追随自己的座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的诺言。
(丁汝昌自杀处历史照片)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自杀则较为复杂,丁汝昌是在威海湾保卫战的末期,外无援兵、战力耗尽的局面下,向日方做出了有条件投降的意思表示之后而自杀。实际上丁汝昌是自己一人担负起了北洋海军全军战败的责任,即北洋海军的投降是出自于丁汝昌的决断,不要牵连其他诸将,而丁汝昌用一死以谢国人,也算实践了其生前所说的“只可一身报国,不能牵累众人”。
至于杨永霖之死,则是威海保卫战中极为惨烈的一幕。事态发生于丁汝昌自杀后,北洋海军开始和日军谈判具体的投降程序时,杨永霖不愿坐视此事,也不愿意在当时日军所要求的投降保证书上签字,而选择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