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灭林凤祥,杀捻军首领张乐行,为何死在一少年手里?

大人物死在不知名的小兵手里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比如三国时期的孙坚,明朝抗倭援朝总指挥李如松,都是以统帅之身死在乱军之中。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僧格林沁,比刚才提到的两位稍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1:07:54

僧格林沁自小爱好习武,特别擅长骑射,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代孙。他在后来的战争,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之战斗中为清政府立下了许多功劳,成为晚清著名将领,但最后却死在一个少年捻军之手。

大沽口战役

1859年,僧格林沁在第二次大沽口战役中,痛击英法联军,击毁敌军舰船10多艘,打死打伤敌军500人。这是晚清政府对外为数不多的一战。1851年,捻军开始在南阳等地聚众起义。1855年,黄河决口之后,大批流离失所的灾民因为无家可归,纷纷参加捻军。1860年,捻军势力发展到了直隶,山东一带。

大败太平军

早在1855年时,僧格林沁在与太平天国北伐军战斗中,大败太平军,并生擒了林凤祥和李开芳,从此一战成名,被晋升为亲王。于是清政府派他前往山东剿捻。在剿捻初期,僧格林沁凭着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率蒙古骑兵联合5省兵力,多次击败捻军,使得捻军遭受重创。在随后的几年里,僧格林沁接连得胜,并且俘获了捻军盟主张乐行,将他凌迟处死。

可是捻军并未就此被打垮,而且在逆境中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这使僧格林沁很为郁闷。1865年,见捻军问题迟迟未解决,清政府决定派刚刚平定了南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北上,协助僧格林沁共同剿捻。身为满清贵族的僧格林沁对朝廷派一个汉人将领来指手画脚,非常不服气。为了争得头功,僧格林沁于是加快进攻速度,企图赶在曾国藩赶来之前,剿灭捻军。捻军将领张宗禹在交战中渐渐的看出僧格林沁急功心切的战法,于是精心设下了一个伏击圈,以报叔叔张乐行被杀之仇。

最终身死

经过几次突围没有成功,反而随身亲信在突围时被杀,自己也身负重伤,僧格林沁于是气急败坏地决定率部发起一次绝命突围,然而突围到吴家店一带时,因为伤势严重,只得在一片麦田里潜伏了下来。张宗禹命令部队缩小包围圈,并进行地毯式搜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最终被年仅16岁的捻军将士张皮綆,发现一个身着黄马褂的清军将领。他飞奔上去,一刀便结果了那人的性命。随后取下帽,珠和花翎穿戴在身上,回到军中,经确认,被张皮綆所杀的清军将领就是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在沙场征战了这么多年,最终死在少年捻军手里,主要是犯了兵法大忌“急功心切”之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