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钟鼎文字究竟是先铸后刻多还是先刻模再熔铸多?工艺如何?

商周钟鼎文字究竟是先铸后刻多还是先刻模再熔铸多?工艺如何?
目前,已经发现商周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大约一万七千件。其中:商、周(东周、西周)、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也称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13:45:30

商周钟鼎文字究竟是先铸后刻多还是先刻模再熔铸多?工艺如何?

目前,已经发现商周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大约一万七千件。其中:商、周(东周、西周)、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也称钟鼎文),大多先用毛笔写样,然后按样制模,铸造而成。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大多先铸造铜器,然后刻铭文。但是,商周金文总体来看,铸造和镌刻各时期都有,先写后铸占多数。

铸造的铭文要经过写样、制模、铸造三道工序;镌刻的铭文,直接刻上去,比铸造简单。

就此话题,我们来了解一下金文的相关常识:

金文 又称钟鼎文,是由甲骨文递变产生的一种古汉字书体;是中国商朝中期到西周晚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起源于商朝,流行于周朝,因当时把青铜称为“金”,因此,把这种文字称为“金文”。 后来,“金文”成了这一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统称。

  当时,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祭器、礼器、食器、水器、酒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度、量、衡等器具;按形制又分为:鼎、尊、钟、盘、角、盂、盆、瓶、爵、壶、杯等等器物。其中,以乐器中的“钟”和礼器中的“鼎”刻、铸文字居多,因此,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金文比起甲骨文 , 其书法特征更趋完善 ,用笔的方法更加丰富 , 字形也更为完美,其典型代表作有 :《颂鼎》、《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大克鼎》等。

西周颂鼎:

颂鼎铭文拓片:

西周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拓片:

西周晚期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拓片:

西周晚期散氏盘:

散氏盘铭文拓片:

西周大克鼎:

大克鼎铭文拓片:

其他金文拓片:

谢谢您的阅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