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后期和东魏时期的王则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则(502-549年),字元轨,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鲜卑族,生于公元502年,卒于公元549年,北魏至东魏时期军事将领。
王则在少年时代就骁勇果敢,擅长武艺。最初,他跟随叔父北魏广平郡太守老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13:52:03

王则(502-549年),字元轨,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鲜卑族,生于公元502年,卒于公元549年,北魏至东魏时期军事将领。

王则在少年时代就骁勇果敢,擅长武艺。最初,他跟随叔父北魏广平郡太守老生进行军事征讨,屡立战功。

老生的名声播扬,多赖王则于战场出力,故朝廷以军功封其为给事中。宣武帝以后,北魏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地起义此伏彼起,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不已。继六镇起义和河北大起义之后,于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六月,前幽州北平府主簿邢果又率河北流民在青州(今山东益都)起义,聚众10余万。

同年十月,南朝梁武帝封已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颗为魏主,亦率兵北还,反攻洛阳。第二年三月,王则同老生随从北魏上党王元天穆前往镇压那果。两军阵前,王则自特骁勇,轻骑深入,结果被邢杲活捉。直至四月,邢杲兵败,他才生还。

五月,元颗人据洛阳,孝庄帝离京出避,王则与老生俱降于元。然老生因受怀疑被元颗杀害,而王则又出逃投奔拒不归颗的广州(今河南鲁山西)刺史郑先护,与其共同抗拒元颗。不久,元在尔朱荣打击下兵败身亡,王则则因拒颗被迁为征虏将军,出任东徐州防城都督。

水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元子攸因不甘当傀儡而杀死权倾内外的大丞相尔朱荣。尔朱荣党羽东徐州刺史斛斯棒心中甚为忧惧,适逢南梁萧行又立魏汝南王元悦为魏主,便率部弃州归悦。

王则同兰陵太守李义率众阻击,破其偏师,因此被任行北徐州事,后隶属徐州刺史尔朱仲远统据。十月,尔朱荣从子尔朱兆等起兵复仇,并于十二月攻陷洛阳,系孝庄帝元子收,改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这时,尔朱氏家族已“分裂天下,各据一方”。

不久,高欢趁势崛起,与尔朱氏决裂,并于节阅帝普泰二年(532年)三月,在城西南的韩陵山(今河南安阳市)东北大败尔朱氏家族。四月,高欢另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自为大丞相,从此掌握了北魏政权。王则则因归附高欢,仍被加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为高欢所通,入函谷关投奔宇文泰。贺拔胜亦被高欢所遣行台侯景打败而奔梁,王则因跟从侯景征战,而屡立战功。是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太平初(534年),以王则行荆州事,都督三荆、二襄、南雍六州军事;又迁荆州刺史,以镇边境地区,因此史载“则有威武,边人畏服之”。

孝静帝天平四年(537年),高欢趁关中饥荒,出兵西征,企图消灭西魏。十月初,亲率10万大军进至渭曲(今陕西大荔县)东南,遭到西魏军队的伏击,结果“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大败而归。王则亦被西魏军围通,弃城奔梁。

还魏后,于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年),王则又被委以洛州刺史,镇守洛阳。孝静帝武定四年(545年)王则在随侯景西讨。第二年正月,高欢病死,其长子高澄以大将军名义执掌朝政。侯景不服高澄,遂据颖川反,叛降西魏。其时王则正奉命镇守柏崖成,但高澄又调他为徐州刺史,让他去镇守军事重镇彭城(今徐州)。

不久,侯景又南附梁朝。于是梁武帝萧衍派遣贞阳侯萧明用泗水灌彭城,企图夺得彭城后而再与侯景配合进军东魏,王则则固守彭城数月,使徐州得以保全。

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春,王则卒,终年48岁。赠青、齐二州军事,司空、青州刺史,谥日“烈懿”。王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活动在战场上,他虽然未建立过殊功,但因在战场上颇为用命,因而高欢和高澄父子对他的过错和罪恶均恕而不责。

史书说他“性贪婪,在州取受非法,归京取像,毁灭铸钱”。甚至在驻守彭城的紧张环境中,仍不顾人世间死活而“取受狼藉”。

由此而观之,他虽然在军事上对北魏和东魏有过一定贡献,但他在担任军政要职时,仍不忘取受,这说明他是一个贪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