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面对小小的车臣为什么损失惨重?

假如把车臣的体量换成哪怕是阿富汗,车臣人能把战斗民族出身的俄罗斯搅个地覆天翻!
车臣有多小?车臣人自己举例子:“车臣战争时的车臣男人都参了军——要不就是参加俄罗斯的部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1 00:01:42

车臣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人口当时只有110万,而其中车臣人不过90万,其余为俄罗斯、土耳其和印古什人。须知,这些人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跟车臣人同床异梦,他们不赞成车臣独立,主张留在俄罗斯。

换言之,90万车臣人除了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各条战线上的工人,能扛枪打仗人也不过几万人。

事实上,当时车臣非法武装的正规军只有一万多人,加上游击队总兵力不过4万人左右。

为了镇压车臣独立斗争,俄罗斯在1994年12月派出8万正规军出兵车臣。

这样的兵力优势,完全碾压车臣非法武装,结果应该毫无悬念。

可事实却是,就是这4万乌合之众,却让俄罗斯8万正规军吃够了苦头。

在激战了8个月,付出2万人伤亡、失踪代价后,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宣布撤兵,默许车臣独立。

车臣人跟俄罗斯有血海深仇,百姓支持非法武装

一场战争胜负,取决于民心,而车臣非法武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为什么会这样?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车臣人原来有自己的国家,1859年被沙俄灭国。

但是车臣人不屈不挠,他们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

而俄国对车臣人大规模的暴政也从此拉开帷幕,让车臣人更不堪忍受,大规模反抗此起彼伏。

对于反抗的车臣人,沙俄采取大规模屠杀,甚至灭绝。

苏联建国后,车臣最初作为山区共和国的一部分一起加入了苏联,但是仇恨种子依旧深埋在车臣人心中,一有机会就会生根发芽。

苏德战争爆发后,车臣人觉得复仇的机会到了,他们展开双手迎接德军到来,希望借助“解放者”的手获得独立。

卫国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开始对车臣人进行秋后算账,发起了“扁豆行动”,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被取消,大批车臣人背井离乡被强制迁徙到了中亚地区。

斯大林死后,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这里的最高领导人由俄罗斯人担任,车臣人依旧处于被压迫地位。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让之前被迁徙的车臣人返乡,并且允许车臣人担任地方最高领导人。

在此背景下,杜达耶夫登上历史舞台,担任了车臣领导人。

杜达耶夫是苏联时期的穆斯林车臣将军,在阿富汗战争中作为师长亲自驾机进行轰炸,手上沾满鲜血,曾经12次荣立战功,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但是杜达耶夫没有忘记自己是车臣人,童年的时候和父辈亲身经历过斯大林的迫害被迫离开家园,他心中对俄罗斯充满仇恨。

趁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局势动荡,杜达耶夫举起独立大旗。

饱受压迫的车臣人,觉得独立的机会到了,他们举双手支持杜达耶夫独立。

换言之,车臣非法武装取得了“民心”,所以如鱼得水,很难剿灭。

战争刚爆发时,很多俄军部队遭到当地群众阻拦,部分军车上的物资甚至遭到哄抢,这让俄军寸步难行;是民心让非法武装如鱼得水。

车臣特殊的地理和周边环境对非法武装有利

车臣共和国位于海拔4493米大高加索山脉北侧,境内多山,这样复杂的地理环境跟阿富汗类似,给非法武装与俄国政府军打游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俄罗斯政府军占据城市后,非法武装就在乡村作战;当政府军控制了乡村后,非法武装转入到山区作战,来个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打得政府军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而且车臣是穆斯林大国,同周围几个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这些共和国跟俄罗斯人有深仇大恨。

对于车臣的独立斗争,几个穆斯林邻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等国明里暗里支持。

比如在俄罗斯封锁车臣的时候,格鲁吉亚却成为支持车臣的唯一通道,为世界各地穆斯林战士前往车臣参加“圣战”大开方便之门。

经过这个通道,杜达耶夫购买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到车臣。

这也是车臣非法武装能够支撑下去,还能重创俄罗斯军队的原因。

车臣非法武装得到了世界各地武装人员的支持

车臣非法武装不是在孤军奋战,他们得到了外部支持。

由于宗教原因,车臣独立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地穆斯林信徒的支持,他们纷纷组成雇佣军到车臣参加战斗。

这些人虽然不是正规军,但是他们作战勇敢,打起仗来非常疯狂,作风硬朗,手段残忍,大大增强了车臣非法武装战斗力。

比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国内一个非法地下武装——乌克兰国民大会(乌克兰国民自卫队)头目德米特罗·科尔钦斯基就窜了出来,在乌克兰为杜达耶夫招募雇佣兵。

此外,杜达耶夫还拨款专门成立了一个所谓的\"欧亚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雇佣兵。

拒不完全统计,有1800多名外国雇佣兵加入了车臣非法武装的行列,

这些人多为阿拉伯人,来自沙特、约旦、叙利亚、埃及、苏丹和阿曼等国家,还有近800人是来自东欧的雇佣兵,分散在不同的车臣非法武装团伙当中。

另外,还有的武装分子来自波罗的海国家,特别是爱沙尼亚。

还有一些雇佣兵来自西方国家,有的是海豹、GSG9等特种部队的退役成员。

由于苏联入侵过阿富汗,来自阿富汗、中东等原教旨主义分子也纷至沓来,加入到杜达耶夫阵营。

这些人都曾参与过实战,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不容小觑。

因此,攻入格罗兹尼的俄军损失惨重,一天内就阵亡1073人,占到整个战争伤亡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其中131摩步旅更是陷入包围,1000多官兵死亡十之八九,旅长萨文上校也牺牲了,该旅的120辆步兵战车,在26辆坦克基本全部报销。

俄罗斯局势动荡,内部不稳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每况愈下,叶利钦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局面。

这引起反对派的极大不满,叶利钦与议会的矛盾也日渐加深。

1993年10月,叶利钦宣布解散最高苏维埃,进行议会选举,双方斗争白热化。

最高苏维埃和宪法法院宣布总统叶利钦违宪,并解除其总统职责,由副总统鲁茨科伊暂代总统一职。

叶利钦总统宝座岌岌可危,不得不背水一战,使用雷霆手段,调动军警发动政变,包围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所在地——俄罗斯白宫,并指挥军队炮打白宫,造成1200人伤亡。

叶利钦通过流血政变加强了自己的权力,个人威望也达到高峰。

在1993年的全民公投中,俄罗斯人给了叶利钦极大支持。

但掌握了国家大权的叶利钦却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改变,俄罗斯经济持续恶化,而叶利钦所推广的“休克疗法”不但没有挽救国家的经济,反而将俄罗斯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休克疗法中,俄罗斯国有资产被个人侵吞,造就了几个寡头,他们腰缠万贯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日子却每况愈下。

这一切恶化了国内局势,加剧了政治动荡,涣散了民心军心,降低了军队战斗力,给了杜达耶夫可乘之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局面混乱、腐败横行,军队高层为了牟利大肆出售武器,杜达耶夫通过地下黑市得到大量俄制先进武器,壮大了车臣非法武装的力量。

俄军思想混乱,军心涣散

对于这场战争,军队各级指战员认识不一,很多部队指挥官反对内战,并拒绝执行命令。

俄军副总司令员爱德华·沃罗比约夫大将因不愿\"向自己的人民开战\",擅自宣布暂停俄军对车臣的攻势,之后宣布辞职。

深受国民爱戴的阿富汗战争名将,曾经担任苏联第40集团军司令的国防部副部长鲍里斯·格罗莫夫也因为反对那场战争而宣布辞职。

全国弥漫的反战情绪,也涣散了军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军队战斗力。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士兵来自俄军北高加索军区的摩托化步兵组成。俄军基本上沿用了苏联时期的军事系统,士兵和低级军官全都是兵役只有两年,毫无城市作战和反游击作战经验的新兵。而且俄军为了维稳,部队服役一段时间后就会被调走,高级指挥官也频繁调动,以至于官不知兵,兵不知官,士兵根本无法积累实战经验。

俄军平时缺乏,俄军炮兵无法进行精准打击,不得不依赖于大量使用火箭炮和集束炸弹这样的武器来进行无差别地毯式轰炸,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平民伤亡,加深了百姓对俄军的仇恨。

俄方情报失误,犯了轻敌错误,指挥也出现失误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俄军方情报失误,对敌方情况出现误判,觉得车臣非法武装不过数千人,且未经正规训练,缺少装备, 根本不能与政府军抗衡。

其实杜达耶夫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就有1.5万人,后备力量有4万人,另外还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雇佣 军。

这些部队装备齐全,补给充足,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当地民众的支持,非法武装士气高昂,作战能力超乎想象。

俄军方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没有重视敌人,进入格罗兹尼没有充分准备,参战部队战前准备不足三天,六成的参战部队是在开进途中临时编组的,很多士兵甚至不知道此战的目的是什么。

士兵回忆说:\"指挥官也不给我们地图,也没有说明,就是告诉我们,跟着前面的BMP(战车)走就对了,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跟丢了,跟大部队失去联系。”

“而搞笑的是,我们的长官竟然也不知道部队处在什么位置。”

俄军部队彼此之间没有协同,指挥混乱,大家各自为战,关键时刻空军和火炮支援不能及时到位,给了车臣武装分割包围后的机会。

攻占城市之后要进行巷战的,而攻占格罗兹尼的俄军却不善于巷战,以至于被熟悉地形的车臣人打得丢盔卸甲,伤亡惨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