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加索地区,面积仅有1.7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百万的车臣共和国,可谓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最大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个顽疾,仅车臣战争就爆发了两次。至于车臣恐怖分子发动
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当今的俄罗斯,车臣虽然叫“自治共和国”,但并非正式的主权国家,行政区划上,跟咱们的民族自治区差不多,只不过权力还要大些(其中车臣共和国和鞑靼斯坦共和国的自治权最大,拥有自己的武装)。车臣这类的“自治共和国”,只相当于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地方行政区,要遵守俄联邦宪法,自治共和国的总统需要接受俄联邦总统的“任免”,更没有独立的外交权限。
早在19世纪末,车臣地区就被正式并入俄罗斯版图。虽说当年的沙俄帝国为了获得车臣,有过很多血腥和不光彩的过往,但无论怎样,从那时起,车臣就已经成了俄罗斯领土,主权归俄罗斯中央政府。
在极端势力渗入之前,车臣人属于相对世俗的穆斯林群体,信仰温和的苏菲派(跟库尔德人是一个派)。比如,车臣人传统民族服饰和舞蹈同哥萨克等其他信仰东正教的高加索的居民差别不算很大,尤其是女性,绝非当今车臣“黑寡妇”那种非常极端的黑袍罩身,黑纱遮面的布卡。
(车臣歌舞)
高加索哥萨克歌舞(跟乌克兰哥萨克不同,俄罗斯高加索哥萨克的服饰和歌舞更具风情)
好了,再回到话题上来。之后的苏联时代,车臣属于苏联十几个加盟共和国里,个头最大的那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内部的“自治共和国”。
因此,车臣“自治共和国”与诸如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等苏联时代的“加盟共和国”们,差着级别呢,可不能混为一谈。
简单说,俄罗斯跟车臣是“爷俩儿”身份,即“大毛熊”和“小毛熊”的关系;而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跟俄罗斯是兄弟关系,即毛熊家族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到了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候,车臣自然还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固有领土,跟那些可以选择“退盟”的“加盟共和国”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苏联宪法明确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退出联盟,即独立的权利;但是,从属于各加盟共和国的”自治共和国”并不具有这样的权利,如果强行独立,属于分裂国家行为,必要时需要进行武力镇压和平乱。
本来,整个苏联时代,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别说是长期“不和谐”的车臣和高加索地区,整个苏联境内的民族矛盾,几乎都被伟大的共同理想弥合了,各种利益服从于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大家争当苏维埃党员、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宗教势力也转向地下活动。
然而,苏联始料不及的解体,让维系和团结各民族的力量突然不存在了,加上西方的鼓动和各种明里暗里的“援助”,独立的念头使一部分车臣人开始蠢蠢欲动。
曾经的苏共党员,因为在阿富汗战场上立了大功,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车臣籍苏军高级将领——杜达耶夫少将,直接从爱沙尼亚驻地,跑回了老家,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出任“总统”,公开分裂国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给部下做思想政治动员的“优秀共产党员”杜达耶夫。不知后来为何就如此决绝的抛弃了马克思,改信了真主,其中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心理历程?)
此时俄罗斯内政外交正乱作一团。叶利钦无奈之下,选择了对车臣的暂时妥协。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政权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联邦分配财产条约》,俄联邦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北高加索军区的大量武器装备也移交给了车臣地方武装。
不过,即便如此,叶利钦也没有改变车臣“自治共和国”的地位,更没有承认车臣独立。叶利钦对车臣的一番退让只是俄罗斯高层的缓兵之计。
同时,俄中央开始暗中寻觅和扶植跟杜达耶夫不合的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以图日后重返车臣。最终找到了艾哈迈德·卡德罗夫。这位就是前段时间刚刚宣布辞职,貌似要从地方要调往中央任职的车臣前总统——小卡德罗夫的爸爸。
正如前文解释的那样,从法理上看,车臣作为“自治共和国”,搞独立属于非法行为,独立武装就是“叛军”。
加之,当时的俄罗斯,不仅车臣在搞分裂,其境内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些自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有19个自治共和国)也出现了不少分裂活动,此起彼伏。比如,穆斯林占多数的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和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都不太老实,算计着在苏联解体后,再让俄罗斯内部“解体”一回。
为了遏制国家解体的趋势,俄罗斯必然不能坐看车臣独立。这个头一开,俄罗斯将支离破碎,彻底瓦解,国际上也会遭到蔑视和耻笑,大国地位将不保,等于自己在“认怂”;国内也会骂声一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将受到严重打击。
所以,谁在台上也不敢把车臣放出去,否则,将是民族的罪人。
此外,车臣的地缘战略位置和油气资源相当关键,也是绝不可能考虑放弃的。
车臣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是高加索地区的咽喉地带,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拱卫俄罗斯的屏障。加之,一旦放松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会进一步牵涉到里海和中亚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影响到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甚至国际话语权。
因此,对于车臣分裂势力,俄联邦有充足的理由维护主权。
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叶利钦试图利用武力迫使车臣放弃独立。
这场战争中,俄军的表现惨烈而不堪。除了苏联刚解体,俄军虚弱还特别腐败外,很大程度上跟熟悉俄罗斯军队的套路,实战经验丰富的杜达耶夫有关,再加上西方明里暗里的支持与“援助”,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最终,1996年4月,杜达耶夫的卫星电话信号暴露了其行踪,被俄罗斯呼啸而来的导弹送去提前见了真主,俄军以“惨胜”收尾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然而,杜达耶夫死掉后,原教旨势力迅速席壮大,女人都开始黑袍遮面,各类绑架、暗杀和其他有组织犯罪肆虐车臣全境。
这种乱象之下,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了。此时,刚刚接班的“代总统”普京直接放出了“狠话”——“坐下谈不可能,对付你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武力”。
最终,在“线人”老卡德罗夫的积极运作下,车臣叛军内部发生了分化,俄军顶住巨大压力,完胜第二次车臣战争。
(2000年,“代总统”普京亲驾苏-27战机前往车臣,极大的鼓舞了俄军士气)
其实,早在半年多前,还在当总理的普京就公开表达过自己的平叛决心——“我们将到处追捕恐怖分子,在机场就追到机场击毙。我的意思是——请你们原谅——如果在厕所里抓到,我们就要把他淹死在马桶里。好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
事实上,俄政府也确实这么干了。
杜达耶夫之后,依次继任“总统”的“前苏联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家”扬达尔比耶夫、前苏共党员,炮兵上校军马斯哈多夫,也没蹦跶几年,都纷纷被送去提前见了真主。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父子都是普京的“自己人儿”,尤其是小卡德罗夫,处处以普京的“小弟迷”自居。每逢普京生日,小卡德罗夫都带领着车臣军民,宣誓效忠,激动的热泪盈眶。
而在俄中央政府源源不断的大笔“财政输血”下,车臣人也逐渐意识到了和平的好处,除了极端分子会出来闹一闹外,三股势力在俄罗斯的强力压制下,都相对收缩了。叛军和分裂势力,在车臣民间,越发没了市场。
第二次车臣战争后,以“前消防队员”巴萨耶夫为首的车臣叛军逃进了高加索山区,以游击战和恐袭的形式,继续跟俄军死扛。
号称\"高加索之狼\"的巴萨耶夫自封“总统”,还以恐怖分子身份为傲,制造了一起起震惊世界的血腥恐怖袭击,比如,莫斯科大剧院事件、别斯兰事件等等......
(别斯兰事件中,1200多人被劫为人质,最终造成333名人质死亡,958人受伤,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这张纪念开学典礼的照片拍下来不久,师生和家长们就被劫持了)
最终,2006年7月10日,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特工的周密运作下,巴萨耶夫被自己队伍里的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送去提前见了真主。
之后,多卡·乌马罗夫被推举为所谓的“车臣总统”,成了俄罗斯和车臣地方政府追杀的头号恐怖分子,在高加索山区过着东躲西藏的“总统生活”,直到2014年被神秘的炸死在了外科手术台上。乌马罗夫的继任者至今仍建在,躲在山林里,但已经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了……
总之,车臣问题对于俄罗斯来讲,既是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安全问题,也涉及到了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较量,自己在法理上又非常能站得住脚,自然会寸步不让。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对于俄罗斯来讲,谁在台上也不敢把车臣放出去,否则,就是民族的罪人;反之,成功降伏车臣的那个,将成为万人仰慕的“民族英雄”。
可谓“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某种程度上看,正是车臣,成就了后来的“普京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