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火星行动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败仗,所谓“战略欺骗”的说法显然是为了掩饰失败的借口,理由也很简单,苏军在“火星行动”中投入的兵力兵器远比在斯大林格勒发起的“天王星行动”
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开启了白热化阶段。不过,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下,苏联一开始并不是游刃有余,而是屡次失利。朱可夫策划火星行动,确实符合他的指挥性格,也是一次全局性反攻部署,试图扭转不利的局面。特别是莫斯科战役胜利之后,朱可夫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威望大增,担任了苏军的副统帅。此时的朱可夫,认为苏军可以实施冬季大反攻,严密部署,可以打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而毕其功于一役。
1942年春天,朱可夫开始指挥与调度莫斯科战区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同时,朱可夫计划,让苏军7个集团军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以优势兵力对德军第9集团军发起重点攻击,在战略位置与方向上,以勒热夫东西两侧为作战地带。这一计划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9月26日正式实施,命名为火星行动,各个方面军密切配合,东西北三个方向成策应之势,形成装甲部队集群,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根据相关统计:
总兵力达190万人,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朱可夫的雷厉风行,很快计划开始运作,正面强攻和袭击战同步进行。如果胜利就可以挥师南下,腰斩德军防线,给军事重镇维亚兹玛造成钳形攻势,进而围歼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苏军参谋本部对各类突发情况也做出了评估,认为可行,制订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战役计划,甚至孤注一掷将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攻。然而,这场计划的胜利并没有如期到来,而是损失惨重。由于德军的机动性和严密指挥,凶猛的交叉火力,火星行动遭到掣肘,德军以损失4万人的代价,导致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大炮1100门。
德军相对小而精悍的战斗小组,将地形和人工障碍利用到了极至,采取顽强的纵深防守,依托地形构筑修建要塞据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防线弹性十足。苏军各部之间协调不利,指挥不当,加上恶劣的地形和天气影响,最终战略目标受阻。
这次失败的强度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规模,成为朱可夫指挥史上的一个污点。当然,让朱可夫一个人来背锅肯定是不公允的。苏军确实有冒进的弊端,但是求胜心理和没有做好稳妥预估,则是一个全局性责任。
历史图文志,原创通俗历史,专注科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