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让日军梦寐以求的大佐都有哪些权利和待遇?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达到?

熟读抗战史的都应该知道,1944年侵华日军回光返照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一号作战”,此役动用的总兵力超过50万人,是日俄战争以后日本陆军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中国战史谓之“豫湘桂战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4:33:56

熟读抗战史的都应该知道,1944年侵华日军回光返照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一号作战”,此役动用的总兵力超过50万人,是日俄战争以后日本陆军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中国战史谓之“豫湘桂战役”。而策动和具体负责这个作战方案实施的,居然是服部卓四郎和岛贯武治两名大佐军官。

(和平饭店日下步大佐)

服部卓四郎,时任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作战课长,大佐军衔;岛贯武治,历任第11军高级参谋、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高级作战参谋、“中国派遣军”作战主任参谋,大佐军衔。这两个货在东京一碰头,认定必须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否则失去海上运输能力的太平洋战场日军就得玩完。

于是两名大佐带着作战班长等一群中佐、少佐拟定完战役计划后上呈,作战部长(少将)签字、参谋次长(中将)和总长(大将)签字,再由服部卓四郎正式通知侵华日军实施,这就是日本军队二战时期的作战决策体系。很儿戏是吗?这其实就是大佐级参谋军官的巨大能量,“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只有照办的份。

还是这个岛贯武治大佐,战役打响前二度出任第11军高级参谋,在桂柳会战中公然抗拒畑俊六和冈村宁次(第六方面军司令)的命令,支持横山勇擅自行动。同样,在早年的“九一八事变”中,主谋也是板垣、石原等几个佐级军官,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甚至以关东军司令官的名义发布命令,事后也得到了本庄繁中将的追认,“七七事变”呢?决定动手的也是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二战日本陆军将官只有三级,不设准将军衔,而同样没有准将衔的民国军队,至少上将还是分为两档的(特级上将不计在内),因此日本的将官比较“值钱”,如此也就造成了大佐军衔级别较高,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将军的门槛,无非需要把停年混够或者获得功勋。所以,日军的大佐军衔“含金量”普遍要高于民国军队的“上校”。

从专业的军制上说,陆军大佐属于“一等奏任官”,服役的年龄上限为55岁,晋级“停年”为两年,年薪4000余日元(旧币)。适配职务为步兵联队长、旅团和师长参谋长、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以及军以上司令部的高级参谋、情报主任参谋、作战主任参谋等等,在二战时期属于高级军官,干掉一个颇为不易。

日本陆军的所有军官都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这成为了二战特例,因为日本就那么一所标准的陆军军官养成学校,不过在这里毕业的军官一般晋升到中佐就算到头了,再朝上升非常之难。怎么才能顺利晋到大佐从而迈入将军行列呢?必须再考进“陆军大学”深造,关于陆大的具体情况之前有专答,考试和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只要一名尉官走进陆大校门,十年之内基本可以晋升大佐。

陆大生多以少尉或者中尉入学,三年期满后一般以大尉毕业,其优惠就是最低停年到了后肯定升级,而没有陆大学历的军官起码要熬满十五年左右才有机会。同时升将官更是一个大坎,就算成绩和业绩相同,陆大生也是优先升将官(只要不犯错误不提前退役),而普通军官升将官非常困难。 所以陆大的入学竞争十分激烈,存在的64年间只有3485名毕业生。

结论很清晰了吧?普通日军士兵“梦寐以求”也是白搭,他们没有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历,就不算职业军官,即便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也最多成为士官(曹长、军曹、伍长)或者准尉,没可能继续升迁。而就算是陆士毕业的普通军官,如果没考上陆军大学的话,晋升大佐的路也是非常遥远,这是由二战日本陆军所谓“精英制”的军事教育体制决定的。

(双枪李向阳剧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