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战机一般有4种处理方法:1.封存 2.出售 3.拆毁 4.改装。
封存是最常用的方法,毕竟大多数战机在退役时并没有损坏,它们被保养维护的很好。甚至一些出厂较晚的战机成色相当
退役战机一般有4种处理方法:1.封存 2.出售 3.拆毁 4.改装。
封存是最常用的方法,毕竟大多数战机在退役时并没有损坏,它们被保养维护的很好。甚至一些出厂较晚的战机成色相当新,只是因为凑巧碰上换装而遭到淘汰。
如果突然爆发出较大的战争,国家无法指望工厂能够安全快速稳定并且高质量的完成先进战机的生产工作,这时候启封旧战机便成为最可靠的选择。
包括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是如此,装备一批——封存一批——拆毁一批,维护的好的随时可以拖出来重装上阵,撕下封皮就能打仗,许多B-52轰炸机就是这样回归的。
对于经济发展没多少年的中国来说,就更没理由拿豆包不当干粮了,我们也有美国那样的飞机封存地。有的封存在洞库中,有的则封存在专门的封存场,比如“鲁山飞机存储中心”。
河南鲁山飞机存储中心封存了大约2000多架战机,多以近年退役的歼6、强5、歼7为多,没准以后退役的SU27和歼11也会留在此地。该地占地面积2680亩,规模仅次于封了近5000架军机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
封存不等于抛弃,大量的战机仍然处于维护状态中,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保养。
再说出售,出售退役军机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所以民间基本上得不到什么稍微靠谱一点的东西。但近几年的确有战机发动机和机身流落民间,甚至上了南都等报端。这些战机部件和机体大都是最老旧的歼5、米格15等机型,长时间抛荒,已丧失任何价值,只能当废铝出售。
还有些战机被当做雕塑,半卖半送的交给了某些学院、单位、博物馆。随着老战机的不断报废,这样的雕塑感觉这几年似乎越来越多,各位有没有同感呢?
最后一种出售就是国际军品贸易,不过整机方面这些年的销售比较困难,倒是拆机零部件交易一直都存在。外面有大批的米格21、歼7机型需要继续使用,不想买整机,自己整点零部件修修也成。
拆毁是大多数战机最后的归宿,达到报废标准后的战机会留下有用的零件,回收有价值的部分,在确保不泄密的情况下进入报废流程。按照美国的做法,往往会经过军方自己的暴力破拆,确保没有任何残余的结构价值。大致流程中美应该差别不大。
至于改装,这里面门道就多了。一般退役的老飞机,如歼5、6、7这些,有不少都改成了全尺寸靶机继续服役。这种靶机因为尺寸与真飞机是一样的,所以非常适合作战教学。既可以为空军作战提供靶标和模拟目标,也可以训练雷达、防空。真正是用到极致。
另外,也一直有传言称中国将大量老歼击机改成了遥控巡航导弹,关于这点说实话老王有点呵呵,就算有解放军也不会存留太多,但好歹也是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