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为什么广东虎门打赢了,北京却打输了?

谢谢邀请,但问题说虎门打赢了,恐怕不是事实。
当然你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因为小时候咱读的历史教科书,都说林则徐在广东多么厉害,防得英国人寻思半天,找不出半点破绽,最终只能北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0:07:51

谢谢邀请,但问题说虎门打赢了,恐怕不是事实。

当然你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因为小时候咱读的历史教科书,都说林则徐在广东多么厉害,防得英国人寻思半天,找不出半点破绽,最终只能北上找道光皇帝算账。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鸦片战争的进攻方是英国,而大清国则是被动的防守方。所以进攻哪座城市,其实完全是英国人的选择。并不存在如下逻辑:因为林则徐在广州这边烧了英国人的货,英国人就只能找林则徐的麻烦,只能攻打广州。

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奇葩逻辑,当英国舰队出现在江浙福建时,就有大清地方官质疑:你们这些夷人到这里来做什么?这里不接待你们,你们有事去找广州。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奇葩逻辑,会有官员把英国舰队北上描述成:英国人在广州吃了林则徐的亏,所以他们到北京,目的是要向皇帝告御状,希望道光为他们做主,给一个公道!

别因为这种逻辑奇葩就不信,实际上鸦片战争大清国内部一部分人就会这么想的。

而林则徐,实际上也比这些奇葩的人好不了多少,处理这件事,其实他首先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大清天下无敌,谁也惹不起,所以咱一把火烧了你的鸦片,你也只能憋着,想闹,你没那个本事!

但是林则徐毕竟也觉得英国人的船厉害,因为大清的船,论块头、论速度都不如人家,而一旦开火,更要双脚跳。所以林则徐的策略核心其实惟有一个字,那就是:守。既然主动出击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在陆地上守,于是就建造很多炮台。但大清的炮是固定的,根本不能动方向,万一英国人来个两翼包抄,或是抄后路,他怎么办?

林则徐的最后结论是:不用愁,据可靠情报,英国人都有先天性的罗圈腿,压根就伸不直。在海上咱可能搞不过他,但上了岸,咱只要拿绳子一套,他们就会全部跌倒,爬都爬不起来。

为此,林则徐专门制订了一份《对付英夷的七个基本法则》,即《剿夷兵勇约法七章》。

第一,英国人的船大,我们的船小。但船小有小的优势,灵活的靠近敌人的战船,攻击敌船上没安装炮的头尾位置。

第二,英国人依赖船只。咱的人应该悄悄地靠近他们的船,然后跳上去,和敌人比大刀长矛,一刀砍断他们的缆绳,他们的船可就动不了啦!

第三,我们还可以派装满易燃物质的小船,撞上敌舰前夕点火,然后就能把敌军的船烧沉。

呵呵呵。。。诸如此类的战法,当年林则徐是很一本正经地寻思的,你要知道,英国人的船可不是当年曹操的船,黄盖当年可以火烧赤壁,但今天你林则徐万万做不到火烧虎门,为什么?因为以下原因:

1、你们根本就接近不了英国人的军舰。英国人的和清朝的船上火炮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论船只的灵活和操作英国人的船甚至还要比清朝的小船还出众。小船还没靠近敌船就被英国人击沉。

2、即便小船接近了英舰,你也无法重演火烧赤壁那一幕,因为曹操当年用的是木头船。而此时的英国人,他们的战舰统统都是蒸汽风帆战舰,船底是黄铜包裹,船身是厚白铁皮包裹的。

也就是说,就算林则徐的人放火烧,你的火也无法在铁皮船身上点燃——当然如果林则徐能把炮安在船上对着英国人轰,多少还是有希望的。问题是林没有那种船,也没有合适的炮,更没有不晕船的炮手。

3、就算英舰不开炮不打枪,清军也爬不上敌舰,因为清国船和英舰的高度差,无法提供舰桥,化水战为陆战的可能(这种模式一直要追溯到罗马人的时代,早废弃了)。

那么,海上不行,到陆上打呢?

林则徐认为英军都是罗圈腿,这当然是笑话。而且英军在此前欧洲大陆以及印度的战绩,早就证明了他们在陆地上也是王者。要知道,清军在康熙年间围攻雅克萨,对手只是学到西方一半手艺的俄罗斯人,清军已然束手无策,最终只能靠饥饿战术将其逼退。更何况是远在俄国人之上的英国大兵呢?

而此时的清军是这样的:

没错,其实清军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落后,他们至少也有炮(水准大抵在明末),也有枪(比丰臣秀吉时代的火绳枪略好点),但这样的装备,对付远在海上的英国舰队,只能喊三字:“打不着!”

而英国人一旦上岸,他们也只能喊三字:“打不过!”没办法,英国军队此时的主流装备是“博克”式是燧发枪,少量装备的是“布伦士威克”式击发枪。

没办法,人家都开小三轮了,你还踩着自行车,咋追得上啊?

所以,英国舰队不在虎门和林则徐纠缠,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要尽快找到让清朝皇帝开口答应缔结一份条约的地方:那便是南京!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