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是一个投资3.6亿的科幻巨作,有众多明星为他宣传力挺,本身又是大IP加流量明星!结果却失败的非常彻底,3.6亿的投资只换了1.2亿的票房,在各大平台评分低的吓人。
还流出
票房和口碑,是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直观体现。
《上海堡垒》上映至今整整两周,票房仅1.2亿,相对3个多亿的总投资,影片惨赔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豆瓣评分3.2分,更是一棒子将该片打入烂片行列。票房和口碑双双扑街,《上海堡垒》全线溃败。
这部耗资3.6亿,花了6年时间打造的国产科幻大片,为何会惨败至此?
我们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一部电影能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如今的电影制作,已经成为工业化生产。从编剧、选角、拍摄、后期、宣发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在做。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电影最终是否能够占领市场,拿到高票房,受到观影人的好评。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
剧本故事
无论视觉效果做的再好,永远记住,故事才是一部影片的核心中的核心。随着观影人的欣赏能力及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制作、大场面已经不能作为噱头吸引观众了,近年来的电影正逐步回归冷静,电影人也都拿出诚意,更加关注剧本创作。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小成本但故事性强的电影都大获成功的原因。从《泰囧》系列、《疯狂的石头》、《唐人街探案》、到《战狼》,都是故事性强、经得起推敲,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上乘之作。
主创团队
主创团队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制作团队等,无一不是吸引观众的重量级筹码。好的创作团队才能使好的剧本变成现实。有些人光名字就是号召力,如杨幂的《孤岛惊魂》一举开创“粉丝电影”的先河。而张艺谋、冯小刚甚至一度就成为票房保证的代名词。制片人、制作团队的名气,同样能为一部影片带来“万众期待”的效果。
当年一部《无间道》大获成功,就是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诸事具备相得益彰的精品。
影片定位
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对自己影片的市场预估。首先应该是目标人群定位,从影片的剧本设置、演员选择、拍摄手法到后期制作风格、传播途径、传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标人群喜好,奠定稳定的票房基础。其次要正确预估票房,有时片方过于自信,会影响影片上映后的侧重点。尤其在做传播工作之前,应该根据档期、题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预估的沟通。
然后,根据定位。选择档期、定票价、做宣传。
如果定位不准,档期选择不好,再好的片子也会遭遇滑铁卢,如早前的口碑很好的合拍片《十月围城》被《三枪》和《阿凡达》前后夹攻,结果票房惨淡。
影片质量
影片质量包含了剧本、拍摄、制作、演员表演等综合因素,是电影艺术成就的衡量标准。这个不用赘述,好东西才能卖出好价钱,这是交易的基本法则。
发行、宣传等商业运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得会吆喝。
时下的信息传播已经迈入媒体社会化阶段,对于电影这样的娱乐产品,影迷期待程度和现实口碑,已经成为票房的关键因素。强有力的发行能尽可能大的增加影片的覆盖度,疲软的影片发行甚至都不能使影片上画,纵使是再大制作的影片也不能卖过发行关。另外,院线排片也很重要,院线是票房回收的最终场所,一部电影能卖多少电影票,基本上取决于院线排片。
结合以上因素,《上海堡垒》失败在哪里?
在如此惨败的票房面前,导演滕华涛昨天在微博上发文道歉,他说——
今天看到有网友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真的是非常难过。这不仅仅是对电影不满意,也是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落空了,作为导演,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真的很抱歉,因为我相信,没有人想要去关上这扇闪着光的门。我作为导演,没有带着大家在这条路上走更远,但我知道,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向前。我清楚,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报,但我不会因为这一次没有回报,就不再努力。”在感谢了演员、投资人和观众后,滕华涛写道,“很难受,但这就是一个没有做好事情的人,应该有的感受,我会记住。希望还有以后,也希望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越来越好。
而且,在此后的采访中,滕华涛还声称错用了演员鹿晗——称自己从技术上讲对鹿晗没有任何的意见,但忽略了演员类型的差别,“我用错了鹿晗,在一个不适合他的类型里”。
那么仅仅如此吗?难道惨败的锅真的要让一个年轻演员来背吗?当初选鹿晗,谁知是不是看中明星的流量而想“投机取巧”呢?
大吹哥认为,《上海堡垒》的惨败,有如下原因:
剧本的硬伤。
整部电影其实是披着言情皮的科幻片,剧情毫无章法,逻辑混乱,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影片把科幻元素当噱头,剧情和人设粗糙,细节方面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是一部尚可一看的打怪片,也是一部极其昂贵的东方明珠塔宣传片;但同时,这是一部毫无思想企图的科幻片,以及毫不来电的爱情片。把一座美丽城市的摧毁拍得如此无感,真挺令人震惊的。”(周黎明)
导演的整体驾驭功力不够。
滕华涛自己也承认,自己没有拍过同类型的片子,称自己想拍的是科幻战争题材的电影,估计他也没想到,最后还是走到了他最擅长的情感路线。滕华涛也在微博向观众道歉,称影片让投资人赔钱,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一角度来说,该为影片“背锅”的首先应该是导演。观众吐槽鹿晗饰演的男主江洋作为空军指挥官留着厚刘海,戴帽子都不压刘海,根据媒体报道,这样的造型也是导演有意的安排。
演员的演技是硬伤。
这样的科幻硬核电影,应该由硬汉来挑大梁,但是鹿晗的形象过于精致、较弱,而且小鹿的演技也确实槽点太多。演技呆滞、台词不过关。
在票价逐步提高的当今观影环境下,观影群体变得更理性了,接触到的影片评价也越来越直接和客观。
结语:
曾经流量明星能“带货”,而如今真正“带货”的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在“流量时代”远去的同时,“质量时代”的到来要求电影行业更加踏踏实实地创作真正的好作品。流量明星也唯有扎实打磨演技,才能去掉观众怀疑的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