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70岁还在讲台上,中小学教师到了50岁就干不动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题主拿中小学教师与大学老师比较,无论从哪方面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中小学老师和大学老师,虽同为“教师\",其工作内容和方式上,几乎是天壤地别。这就决定了二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9 20:53:08

提出此问题者,完全不了解,大学与中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此间的酸甜苦辣,不在其中,不解其味。本人在大学与中学都曾经任教,对此深有体会。

一、教育对象完全不同。

大学生已经成熟,无论是价值观,还是言行举止,都已经是成人,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一套人生价值观念,有自己的主见,稍加点拨,便可心领神会。大学教授要做的是引领他们到知识的海洋遨游,引领他们往专业的深处游走。这个时候,老师们是灯塔,是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

而中学生呢,懵懂无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脾气急躁冲动易怒,有的三观还不正,思想心智行为都不成熟,却又急于展现自己的所谓成熟,中学老师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只能是鞠躬尽瘁,还不一定有效,对于人的教育是最累的,需要不停地磨合,当然也可能还没到融洽的地步,你已经被磨死。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当你面对自己的子女大发雷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中学老师面对的是50或者60个这样的孩子。

二、教育的模式完全不同。

大学侧重于专业的深化,人格的提升,所以老师专注于把他最拿手的绝活亮给你,这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他不需要标准答案,他只要你心领神会,并且悟出更深的道理,上课的时候不需要重难点的划分,讲到精彩之处,双目对视,击节扼腕,有争议,有探讨 ,思想的火花在这教学中欲燃欲旺。师生之间的探讨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诉说衷肠。

回到中学课堂,死板的教学程序与模式,45分钟的精心设计,校长领导们的观摩,教学如同一种表演与作戏,学生智慧的启发,不需要。知识点的反复讲解,题目的演算,而面对那些既懒惰又不肯钻研的学生,你气得吐血,但是不能放弃,因为有这样几个活宝,这科的平均分就这样被拉低,你的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就下降了,你的教学绩效奖励就低了,回家也就只能跪搓衣板了,老婆在怒吼:整天早出晚归,这点工资拿回家,丢人不!几个知识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要讲透,反复讲,但题目转个弯,有的学生便大眼瞪小眼。

我的同行经常向我诉苦:这些花岗岩脑袋,什么时候我真的会吐血身亡。

三、责任与压力不同。

大学老师注重科研,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有人说,青年教师的科研压力重,职称评比压力大。问题是什么行业没有压力。如果是一个学有所成的大学教师,他会在专业知识的探讨中越来越有活力,一旦在自己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其成就感非比寻常。在北大我听了朱良志老师两年课,每一年结束,他都会把自己的讲稿出一本新书,每一年都不一样,有新东西,有真知灼见。大学有专职班主任,所以老师们不需要操心学生的吃喝拉撒,只要专心做好学问,出成果,便前途无量。

中学老师,一般的任课老师,主要是所任课程的考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班平均分的比较,及格率,优秀率,然后是年级排名,大会小会宣布,校长向教导处主任施加压力,教导处主任向任课老师施加压力。

如果你还担任班主任,全班50到60号人马的吃喝拉撒,你全包了,学生有头痛脑热找你,东西丢了找你,同学之间有矛盾找你。班级卫生、纪律,每天的扣分都让你心焦,周评月评,各班文明竞赛排名 ,奖金按排名发放,最后一名校长点名批评,付出这么多心血,可能结果会让你怀疑人生。

四、精神体验不同。

这点很少人谈到,其实这非常重要。你做一件事,不仅是要看重物质利益,还需要精神的鼓励。大学老师在授课时神采奕奕,智慧的火花在燃烧,没有考试大纲的束缚,思想的交流与对撞,使得大学课堂充满了自由的空气,奔放热烈。每次教授们把他们的新书亮出来,我们都如获至宝,接下来便是恭敬地请教授们签上大名。当年我面对朱良志、楼宇烈,面对于丹,都曾经以一种钦佩的目光,接受他们的阳光雨露。大师们越活越年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中学老师,你想想,看了上面的对比,可以想像,他们头上白发与皱纹都在增长,他们永无休止的咳嗽,便都是明证,当然,成就感,是有的,你的学生考上清华了,考上北大了,他们放假时会来看望你老人家,但至于你,年复一年,学生流水般转换,你的成就便是蜡烛一般,最终熄灭。

好了,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