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有人介绍了主流的三大红茶,盖得排行App在此为你带来三大红茶的具体品牌推荐榜,分别是:
【正山小种-红茶推荐榜】、【祁门红茶-红茶推荐榜】、【滇红-红茶推荐榜】
No.1
欢迎关注【懂茶帝】
红茶的种类太多,一般的茶叶爱好者,只看汤色就绕晕了:有的很红艳,有的很灰暗,有的很浓厚,而有的滋味又很淡。虽然每个人喝茶有不同的口味,但是红茶的质量好坏是有比较明确的标准和鉴别方法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懂就教题主一些鉴别红茶品质的方法。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形成红茶品质最重要的物质,其在鲜叶中的含量以及加工过程中量与质的变化,是红茶制造中品质形成的关键。
多酚类物质在红茶制作过程中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发酵工序),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1、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残留儿茶素,并以酯型儿茶素为主;2、非水溶性转化产物;3、水溶性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褐素(TB)。
▲红茶多酚类物质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懂茶帝制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红茶“三素”的特征及功用
红茶的品质,主要由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俗称“三素”)的组成比例决定的。
茶黄素,是红茶中的重要成分,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辛辣和强烈收敛性,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也是汤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形成茶汤“金圈”的最主要物质。
茶黄素与红茶汤色密切相关,其含量越低,汤色亮度越差,反之则越好,呈金黄色。
茶红素,是红茶中含量最多的多酚类氧化产物,约占红茶干物质总量的5%~27%。它色泽棕红,是红茶汤色“红”的主要成分,也是汤味浓度和强度的重要物质,但其刺激性不如茶黄素,收敛性较强,滋味甜醇。
茶褐素,是一类十分复杂的化合物,可分为透析性和非透析性两部分,除含多酚类氧化聚合产物外,还含有氨基酸、糖类等结合物。其色泽暗褐,滋味平淡,稍甜,量多,茶汤味淡发暗,是红茶汤“暗”的主因,含量一般占红茶干物质重的4%~9%。
看文字太累了,小懂整理了一个表格,亲们一起来看看吧!很直观哦!文字记不住,保存表格就行啦!
▲红茶多酚类物质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点击可查看大图,懂茶帝制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冷后浑
此外,红茶茶汤冷却以后(约40℃以下)常产生乳凝状浑浊,这种现象俗称为“冷后浑”,这也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产物。
是否产生“冷后浑”,以及冷后浑的颜色如何,主要决定于茶黄素含量的高低。只有当茶黄素含量较高时,才容易产生冷后浑,而且浑后呈亮黄浆色至橘黄浆色。
茶黄素含量过低,不容易产生冷后浑,即使产生,颜色也常常成暗黄浆色。
▲热时茶汤清澈,杯底图案可见
▲冷后茶汤混浊,杯底图案已模糊
小窍门
如何鉴别茶汤中茶黄素、茶红素的多少?有一招很有效:往茶汤中加入牛奶,一看便知。
如果茶汤中茶黄素多,茶红素少,加入牛奶后乳色一般呈姜黄色,反之则会使乳色黄中带灰。如果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都很高,乳色就较为红艳;反之乳色就显得褐黄,甚至灰暗。
这主要是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它们能与茶红素结合形成茶红素-蛋白质盐类,是红色转淡。如果茶黄素过低,便反映不出红茶鲜艳明亮的汤色。茶黄素遇牛奶后,只有一般的稀释作用。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