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形制是怎样演变的?

古琴形制的演变,大的应该可以分为三部分,若以人体构造论之,由内而外则分别对应之内脏,骨架,皮肉。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内脏之多少,这一部分以文武七弦琴的出现为第一阶段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8 04:56:47

古琴形制的演变,大的应该可以分为三部分,若以人体构造论之,由内而外则分别对应之内脏,骨架,皮肉。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内脏之多少,这一部分以文武七弦琴的出现为第一阶段,在文武七弦琴出现之前,古琴一直都是五根琴弦的,七弦琴出来之后,就确定了古琴定弦的一个标准,也就是确定了一个人内脏也是人体整个系统运行最基础的东西。

第二部分则确定了内脏之外的骨架应该如何安排,这一部分以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为界点,七弦琴的出现一直到魏晋之前,琴体的形制和我们现在的古琴很不一样,这一点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琴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一阶段的古琴,琴制都是短小、长形的音箱,首宽尾窄,而圆底平,构造简笔,没有琴徽,代表着古琴发展的最初阶段。

魏晋之前,古琴的形制应该都是一直在变化的,是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古琴这件乐器并没有发展的那么完善,所以需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再重新改良,直到古琴这件乐器,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用演奏方面,都已经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才能够定型。就像人的骨骼,应该是多少块,怎么组合,这些到了魏晋时期,便已经定型了。下图为竹林七贤画像砖中的嵇康抚琴的部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古琴的徽位,还有基本的形制,跟今天的差别已经不是很大了。

第三部分则是魏晋之后一直到现在的皮肉演变阶段,皮肉如何,只是确定一个人的美丑的部分。所以古琴才能在后面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出了诸多的古琴样式,能够继续沿用至今,而且很多斫琴师都能够做出来的形制,都已经达到了近二十种。这一演变阶段,受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的差异,便出现了很多造型各异的古琴,最常见的仲尼式,伏羲氏,神农氏古琴等等,都是在已经确定好的内脏和骨架的基础山,给古琴换上了不同的皮肉,让古琴的造型看起来不一样,并且能够符合不同的人的审美需求。

以上仅洛水琴客拙见,欢迎私聊或者下方评论探讨。

我是洛水琴客,一个专业的古琴文化传播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