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人在江湖飘,怎能不知药?
这个药就是“蒙汗药”。
武松是一个发配充军的罪人,怎么知道孙二娘的酒里有药?
武松与孙二娘的见面十分有意思、充
武松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人在江湖飘,怎能不知药?
这个药就是“蒙汗药”。
武松是一个发配充军的罪人,怎么知道孙二娘的酒里有药?
武松与孙二娘的见面十分有意思、充满了江湖的意味。
武松带着刑枷,带上两个公人,离开东平府、找条路向孟州投奔。
武松虽是犯人,但他不会半路脱逃的,他会规规矩矩走路,与其公人押送他,真不如说他带领公人前进。
武松不缺钱,做都头的时候 领有俸禄,现在是单身,外出了会把所有家业都带在身上;上路之前,好友也相赠一些金银。
一路上,都是武松掏钱招待公差。
走了30多天,三人来到荒山野岭,因为天气炎热,武松提议找一家酒店,歇下来吃肉喝酒。
武松站到岭上,看见土坡下有几间草房,在小溪边柳树上挑出一个酒帘儿,就是找到酒店了。
这样一处荒芜之地,武松询问樵夫,知道此地是孟州道十字坡。
樵夫说了一句:有名的十字坡。
长期在江湖之上的武松,当然听说过孟州道十字坡的种种传说。
武松他们来到酒店门前,看见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
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见武松同两个公人来到门前,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这个主妇就是孙二娘。
公人都会做人情的,他们把武松身上的刑枷取下来,放到桌子底下。
解放的武松,不断找话题逗引孙二娘。
武松光讲话不喝酒,是在等待两位公人药性发作,自己就可以躲开毒药了。
吃喝了一段时间,两个公人还是正常,武松便引诱孙二娘下猛药,让公人尽快倒下。
当孙二娘把好酒、浑酒、烫热了端上来,给三个人每人斟上一碗,武松判断,酒中下了猛药。
所以武松要用计支开孙二娘,武松说:“娘子,我从来吃不得寡酒,你再切些肉来与我过口。”
看见那妇人转身进到里面去了,武松把酒泼在僻暗处,一点没有喝,但却故意伸出自己的舌头不停咂嘴,一个劲说:“好酒!还是这个酒冲得人动!”
孙二娘更不是善茬,她根本没去切肉,只是转了一趟就返回来了。
她预计三人把浑酒喝下去,酒劲应该上来了,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果然不错,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了口,望后扑地便倒。
见此情景,武松也双眼紧闭,扑地仰倒在凳边,假装被蒙药毒到了。
武松乘孙二娘上来提将自己的机会,一招制服孙二娘。
武松对孙二娘在酒中放药,判断非常准确。武松凭什么能做到这么准确呢?
第一、武松向来警惕性很高
当年武松在景阳冈山下酒店喝酒之后,店家劝他喝酒后不要上山,山上有老虎。
武松就说了一句话:“莫不是留我在店里,乘夜间害了我?”
可以看出来,常在江湖行走的武松,向来就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就是在十字坡的孙二娘酒店中,吃包子的时候,两个公人拿起来就吃,武松却是先把一个包子拍开,看看是不是人肉。
第二、险恶之处往往藏有凶险
武松从小就在江湖上行走,对社会凶险有充分的认识。
北宋时期,在险山恶水之处,经常发生利用蒙汗药麻醉人、抢劫杀人的事情。
杨志为梁中书押送生辰纲的时候,晁盖等一群人就在黄泥岗上,将杨志以及一队人员全部麻翻,然后抢劫了生辰纲。
现在,孙二娘的酒店正处在荒岗野岭之上、麻翻路人、做成人肉包子,没有人知道。
第三、孙二娘的装束打扮表明她不是一个善茬
孙二娘的内衣都露出来了,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
这一身打扮在这山岭之上,非同寻常。
山中村妇多是淳朴的、朴素的,不会花枝招展。
头上那么多钗环想必不是买的,要么抢来的、要么偷来的、要么麻翻人后掠夺来的。
再看孙二娘: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这分明就是一个屠妇形象。
武松认为,山中女人如此打扮,一副杀人形象,只能靠麻药把人先麻翻了,然后才能杀死,因为女人力量毕竟单薄。
第四、江湖上关于十字坡的传说,武松早有耳闻
孙二娘解释说酒店中的肉是牛肉,武松便说道:
“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这一串很顺口、很流畅的话语,凭武松的文化水平是编不出来的,只能是切切实实从江湖上听来的。
江湖上流传的东西,很多都是有根有据的。
当樵夫告诉武松,这是“孟州道十字坡”的时候,武松心中已经了然:这里有个孙二娘,喜欢在酒中放进蒙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