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三国中曹操被后人诟病的最多?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点史学界早已达成共识;那为什么曹操以后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呢?让我们根据历史来看看曹操的形象是怎么一步步转变的。
首先我们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17:04:28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点史学界早已达成共识;那为什么曹操以后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呢?让我们根据历史来看看曹操的形象是怎么一步步转变的。

首先我们先说说曹操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汉朝末年,朝廷孱弱,军阀连年混战,广大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正如曹操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样。

所以曹操顺势而动,剿灭了军阀,平息了战火,统一了北方,兴修水利,振兴农业,使流离失所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这是曹操的历史性贡献,当然,他也残杀有识之士,挟持汉帝为己所用等负面行为。

那么曹操什么时候开始被后人丑化和唾骂的呢?其实在隋唐以前曹操都是正面形象,如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均能正面评价曹操;从北宋开始宋太祖赵匡胤出于加强皇权控制等的需要,曹操的正面形象开始动摇。

南宋时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老想着和诸葛亮一样北伐中原,所以不断抬高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历史地位,那么肯定要贬低曹操,曹操的形象开始严重下滑。

元代戏曲发达盛行,几十部三国戏里的曹操都是白脸奸臣形象,为丑化曹操形象进一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诞生于明朝时期的小说《三国演义》对曹操丑化已经非常严重,这部小说的作者遵循封建社会传统的世界观,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尊刘抑曹为主线,竭力褒奖刘备,尽其可能丑化曹操;此书的后世影响极大,再加上民间的不断加工和口口相传,曹操的反面形象已经彻底定型。

基于上述原因,曹操在历史舞台上总是以反面人物出现,而且在人们的印象中根深蒂固;但不管怎么说过去终归过去,今天的我们应该秉承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曹操做出客观公正的历史性评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