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六月起狼烟,贼兵如蚁扑阶前。户破堂危是古训,汉将高歌易水边。清川江畔枪声急,三八线上雪漫天。紧抱吴戈是豪迈,捷报乘风祭轩辕。——朝鲜战争时某将军亲笔
在二战之后的世
长征中的湘江之战,是红军撤离中央苏区以来,打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烈的一仗,是我党自建立自己的武装起所遭受的最大挫折,也是我军军史上最大的败仗。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被迫进行长征。但蒋校长绝不会住手,在数次‘围剿’失败后,这次好不容易对红军取得了难得的战果,他决心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这只令他寝食难安的队伍。
为此,他在红军前进的路上,调集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加上湘、桂、粤军等地方武装,总共近30个人马,在桂北地区构建了一个大包围圈,设置了四道防线,誓要凭借湘江天险,逼迫红军主力决战,将心腹大患消灭于湘江东岸。
但红军利用各军阀之间的矛盾,相对顺利的突破了前三道封锁线。可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一系列的错误部署,消极避战的思想,笨重缓慢的行军,一成不变的西进路线,使部队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战略转移变成了逃跑行动。
更为严重的是红军丧失了摆脱蒋军围追堵截的宝贵时间,给了敌人重新调兵遣将加强新防线的机会。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堵,为了渡过湘江,红军开始了惨烈而又悲壮的血战……。
渡过湘江后,彭德怀红三军团的红五、红六师基本上不成建制,各缩编为一个团,红四师也损失近半。红三军团以极大的代价,完成了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渡江的任务。
林彪红一军团的第一、第二师与湘军在脚山铺鏖战了四天三夜,伤亡惨重,红四团政委杨成武、红五团团长钟学高负伤,红五团政委易荡平等牺牲,两个师损失近四千人。
打的最苦的是作为全军后卫的董振堂的红五军团,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迅速过江,董振堂紧牙关,凄然而悲壮的指挥着红五军团的将士们,苦苦支撑在后面,紧紧堵住尾追之敌。
红五军团红34师被阻隔在湘江东岸,最终全师五千余人全军覆没,身负重伤的师长陈树湘宁死不做俘虏,从受伤的腹部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
最后过江的红八军团损失最为惨重,这只几乎全部由新兵组建的、毫无战斗经验的部队,溃不成军,损失五分之四,只剩下一千余人。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徒涉过江后,回头一看,不仅泪流满面——他身后只剩下了一个年龄很小的小红军,肩上居然还扛着一架油印机……。最终,红八军团被迫取消番号。
数万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以鲜血和生命突破了蒋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校长寄予厚望的歼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经过湘江战役,加上前三次通过封锁线的损失,红军的兵力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所有辎重丢失殆尽。为了缅怀牺牲的红军,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