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是曲波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智取威虎山》就是其中之一,而杨子荣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一主角。
《林
杨子荣是曲波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智取威虎山》就是其中之一,而杨子荣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一主角。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曲波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杨子荣的原型就是曲波在牡丹江剿匪时的战友杨宗贵。杨宗贵字子荣,参军时以字作为名字,所以曲波在小说中是用了真实的名字。
杨子荣是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嵎峡河村(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嵎峡河村)人,早年随父母闯关东,在工厂做过工,在鸭绿江放过排。期间杨子荣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也接触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里面有流浪关东的农民,有失业的工人,有在黑道上闯荡的江湖人物。长期的底层生活,使杨子荣熟悉了东北一带的人情世故,乡风民俗,野史逸闻,行帮黑话,这为其日后的侦察员生涯埋下了伏笔。
1943年,杨子荣回到山东老家成亲,期间加入了抗日民兵组织。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率部从龙口赴东北,在山东招收了一批兵员,杨子荣就是此时随罗荣桓去东北的。杨子荣所在的胶东海军支队去东北后被改编,杨子荣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当了一名战士,后来因熟悉东北情况,被提拔为团部侦察排长,这也和小说中的描述一致。
当时牡丹江一带匪患严重,一些原伪满的警察、兵痞上山为匪,原来当地的一些山林帮也继续为匪。在这种背景下,牡丹江军区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剿匪小分队,由团副政委曲波担任指挥,杨子荣就是小分队的骨干成员。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杨子荣带领几名战士,机智地闯入惯匪张乐山(即座山雕)的巢穴,将其生擒,这段故事后来被曲波写进《林海雪原》中,并进行了艺术加工,这就是有名的《智取威虎山》。
真实的杨子荣
1947年2月23日,牡丹江剿匪已近尾声。杨子荣在围堵惯匪郑三炮时,因天气严寒,他的匣子枪撞针冻住了,被另一名惯匪孟老三开枪击中胸部,当场牺牲。杨子荣牺牲后被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安葬在海林镇烈士陵园。当时人们不知道杨子荣家乡的具体位置,曲波只知道杨是胶东一带人,而其家乡熟人曾在牡丹江见过杨子荣,见他一身土匪装束,误以为他当了土匪。后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全国上映后,才找到杨子荣的原籍和家人,为其洗清了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