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要是一开始就立胤禛而不是胤礽为太子,会发生九子夺嫡的情形吗?

这个假设比较怎么说呢,扯淡。
雍正王朝虽然是电视剧,但他脱离不了大历史的范围,太过天马行空,脱离了历史基础的假设,有点没法说下去了。
先说说康熙为什么要立胤礽为太子,因为胤礽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21:33:04

如果册立胤禛为皇太子,那么皇子们对于皇位争夺的激烈程度只会是更加的激烈。

太子胤礽之所以能够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册立为皇太子,完完全全是因为“子以母贵”,凭借是的他的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高贵的身份以及其身后的整个赫舍里家族卓越的贡献和强大的家族势力。

可是即便是这样,在索额图还没有被康熙处死之前,已然出现了有明珠集团支持的皇长子胤禔与太子的嫡位之争。而在索额图死后,太子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政治靠山,这才有了诸多皇子参与的“九子夺嫡”事件的爆发。

而胤禛的出身相较于太子,可谓是天差地别。

太子胤礽出生的时候,母亲赫舍里氏就已经是皇后了,并且,胤礽背靠着的是整个赫舍里家族,且不说已经过世的索尼,胤礽的外公噶布喇、和叔姥爷索额图,都是康熙朝时期的重臣,整个赫舍里家族更是康熙前中期最显赫的三大家族之首。出身背景是非常的显赫。

而胤禛出生的时候,其生母乌雅氏什么级别和封号都没有,而他的外公也仅仅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护军参领,实力完全不能和赫舍里家族相比,其最初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比八阿哥胤禩那辛者库出身的母家好一些。

乌雅氏是在后来不断的为康熙诞育皇嗣,地位才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在康熙“惠宜德荣”四妃中,排名第三,地位是要低于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和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略高于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不过在他们上面,还有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所以,从出身地位上来说,胤禛是完全不具备任何优势,更不具备“有嫡立嫡”的法理性依据,因而立胤禛为太子,非但不能避免九子夺嫡,反而会让夺嫡的争斗更加的激烈而又惨烈。

形成“九子夺嫡”的局面,并不是单纯的册立太子的问题,而是与康熙、太子、皇子、朝臣们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就是太子胤礽自己的问题。

太子胤礽本来握有一手非常好的牌,有着高贵的身份、康熙的宠爱以及朝中不少亲贵权臣的支持。但是太着急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经历让其按奈不住,再加上其叔姥爷索额图的不断挑唆和引导,太子胤礽变得愈发的贪婪和骄纵,不仅让他的兄弟对其非常的不满,就连康熙皇帝都深感气愤。

而太子自始至终不知道反省和改变,反而是在康熙处死索额图之后愈演愈烈,自己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坏,最终让康熙两度将其废黜,而“太子失德”,也就成为了康熙皇子们正相反对太子,进而夺取嫡位的重要原因和导火索。

其次,便是康熙自己的问题。

在对待太子和皇子们的问题上,康熙确实有点太过于想当然了。

他对于所有皇子都有着非常悉心的教导,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并且让皇子们充分的参与到了朝务、政务、旗务等工作中,这使得皇子们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同时,也开始与朝臣有了接触与联合,进而发展成为有着一定能力和势力的政治集团,这才有了与太子对抗的基础,而康熙在这个时候也疏于了引导和教育,反而对于皇太子的一再打压让皇子们看到了机会,这才有了皇子们纷纷参与嫡位的争夺。

所以,康熙对于皇子们的教育以及培养的方式上,也成为了造成“九子夺嫡”的重要原因。

再次,就是皇子们和朝臣的问题了。

尽管康熙一直希望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满清政权终究是个少数民族政权,依然有着少数民族“择贤者而立”的传统和固有思维,这也就使得在“太子失德”,皇子和大臣们纷纷不服,进而才有了为了皇位而开始的拼争争夺,这其中有着皇子和朝臣们的野心,也有着整个满清大的环境因素背景的影响。

所以,“九子夺嫡”并不是简简单单立谁做太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当康熙意识到这一点后,只能选择通过默默的将继位候选人记在心里,用一边考察一边保护的方式,使得其最终才能够顺利继位,而这个康熙心中的继位人便是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而康熙硬生生的等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将其公布,为的就是不希望其重蹈废太子胤礽的覆辙,进而能够顺利继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