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这两个贤意思一样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看了几位网友的解析,深受启发,但也觉得不准确。贤贤易色。贤贤,崇尚贤德。易色,去掉巧言令色。为什么这样解呢?古人多用反义词,形成对比效果。贤与色相对。如果贤是贤德的话,那色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9 19:21:53

野狐试答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语出《论语 学而》篇。

第一个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贤,引申为尊敬;第二个贤是形容词当名词用,意为贤者。贤贤就是尊敬有贤德的人。易色有两种解释:易当改变讲,色当脸色讲,意思是遇到贤德的人就肃然起敬;易当轻视、看轻讲,色当女色讲,意思是看轻女色。

一般多取第一种说法,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更符合原意。这是讲做人,是针对重色轻友、重色轻德的人所说的话,批评一种人、一种常见的现象。《论语》两次出现“吾未见好色如好德者也”的话,一次是孔子针对卫灵公说的,另一次说话的语境不清楚,应当也是有所指,子夏说贤贤易色,显然有着孔子的影响。

读古书要能做到“我注六经”,学习探究经书的奥义,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思想;又要能做到“六经注我”,把经书读活,经书为我所用,读书贵能自出见解,不死读书,这是读书的真正价值,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古今读书人中,我最佩服的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毛泽东,他们把书都读活了,都能为己所用。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