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好,没有说农耕文明总是处于下风,而是说农耕文明有时处于下风。
这就要比较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优劣。
第一,农耕文明的经济总量要大,游牧文明的经济总量明显要小。
中国古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发生战争冲突。其结果是农耕文明在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之中处于下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游牧民族的骑兵队伍强大。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军队机动性好,速度快,这非农耕文明的步兵军队可比。当然,一旦农耕地区的军队也能以骑兵武装自己,那么战争形势也可逆转。
2.民族性格使然。游牧民族饮食主要是肉类和乳汁品,做为马背上的民族,其性格好爽,体型彪悍,体力较强,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作战勇猛;而汉族区饮食主要是粮食作物,体质不如游牧民族,民风相对内敛。
正因为如此原因,有时农耕文明在与游牧民族的斗争中处于下风,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就是明证。尽管如此,但征服农耕文明的游牧民族最终不得不被先进的农耕汉族文化文明所征服,最终融入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