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因素,一个是入党较晚,缺乏红军时期的资历,另一个是抗日相持阶段被李云龙给“耽误”了。
《亮剑》中,赵刚的工作能力异常突出,最终授予了一个少将,大家都认为赵刚作为“三八式
两个因素,一个是入党较晚,缺乏红军时期的资历,另一个是抗日相持阶段被李云龙给“耽误”了。
《亮剑》中,赵刚的工作能力异常突出,最终授予了一个少将,大家都认为赵刚作为“三八式干部”,资历上比起李云龙这种红军时期的军事干部要浅得多,所以评个少将不低了。
的确一个少将对于普通的“三八式干部”而言,衔级真的不算低了,甚至偏高了。
然而赵刚不但是一个军事政治都过硬的政工干部外,他还是一个加强版的“三八式干部”。
和普通的38年抗大毕业的“三八式干部”不一样的地方,赵刚此前就有一个被刻意隐藏的过硬的资历。
虽然缺乏红军资历,但是赵刚是“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的反对“华北自治”的抗日爱国学生运动。
所以作为运动的组织者,赵刚实际上应该是至少在1935年以前就入党了,甚至在我党内部已经是地下组织领导层的一员了。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三八式干部”从抗大毕业后,进入的是连营一级的指导员、教导员职位。而赵刚可以一下子就直接进入129师386旅独立团当政委,不但进来就直接是团级政委,而且还是386旅的下辖团。
更关键的是,赵刚到总部报到的时候,提出下战斗部队,副总指挥觉得很为难,觉得有些屈才了,后来是因为觉得李云龙需要有人给套套笼头了,才让赵刚到独立团当政委的。
所以很显然赵刚原本如果不来独立团,是要直接留在总参谋部的。
赵刚在独立团有苦有甜,和李云龙互相学习,最终配合得当,成了生死之交。但是连续多年独立团一直立功、犯错,然后功过相抵。李云龙和赵刚也就一直停在原地踏步。
说白了虽然独立团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很多胜仗本质上仍然是李云龙“犯错误犯出来的”。独立团“我行我素”的性格,并没有因为赵刚在独立团而改变。赵刚这样的政工对独立团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独立团对赵刚的“政绩”帮助不大。
这就导致了赵刚没有足够的资格,参加最关键的1943年中央党校学习,更“错过了”1945年4月的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
而如果当初赵刚留在总参谋部,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1943年参加党校学习,1945年再选一个候补委员。加上这个资历,赵刚的仕途走向就又会不一样,至少不可能只是个少将。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范朝利就是一个中将,所不同的是范朝利有红军和长征资历。
但是到了淮海战役的时候,李云龙当了华野11纵2师师长,就申请把赵刚从中野调到华野,给他当政委。
也就是从这个阶段,赵刚的仕途开始正式起飞了。很快被调往2纵当政治部主任,就已经副军级了,然后又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联络廖运周部起义,立了大功。到了解放战争结束后,升到了总参谋部政委。
但是赵刚虽然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进步迅猛,然而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才又进了总参谋部。而这中间恰恰就是被李云龙给“耽误”的。
不过比起赵刚,李云龙真是愤愤不平,自己要资历有资历,要战绩有战绩,自己曾经的顶头上司是大将,772团的“程瞎子”(陈康)是个中将,自己却只混了个少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