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问题合并起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实是孙玉国,原黑龙江省军区合江军分区饶河边防站站长,在1969年爆发的某某岛自卫反击战中表现神勇,被授予一等功以及“战斗英雄”称号,并且
“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挂着领。”
“三等功,你能别人也能,你碰到机会并且做了。二等功,你能别人也能,你敢别人不一定敢。一等功,你敢别人不敢,以杀身成仁的决心。”
从上边这两句玩笑般的比喻中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明白,能够荣获一等功的军人少之又少、而能够活着获得一等功的军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一等功并不是军人的最高荣耀。
不论是一等功也好,三等功也罢,这只是授予军人的功勋,在功勋之上还有荣誉称号。
它们属于层层递增的关系。
作为一名军人,如何获得一等功呢?
在这里,我将一等功的评功细则总结一下。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贯彻,战斗中英勇顽强、严格执行命令,发生危急情况且有生命危险时敢于冲在最前面,军事训练成绩尤为突出,对国家和党的秘密严格保守……
总而言之一句话:表现尤为突出,且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保持绝对的忠诚。
一等功不仅对军人的要求极为严格,对奖励单位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义务兵和初、中级士官,一等功需要由集团军来批准;高级士官则需要由军区来批准。对于军官干部来说,排级军官由集团军批准、连级到团级干部由军区批准、师级以上干部由中央军委会批准。
荣获一等功的典型代表。
相对来说战争时期,一等功的数量是要稍微多一些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为了纪念350位战斗英雄,特意出版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在这里吕俊生位列华北军区榜首。
吕俊生被战友们称为“军中吕布”,作战勇猛不说,以一对十都能够全身而退,正是凭借那股子勇猛劲和绝对的忠诚度,他先后八次荣获一等功。
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吕俊生所在的部队被敌人的碉堡死死拖住,猛烈的火力让整支队伍抬不起头,眼见战机转瞬即逝,吕俊生不顾个人安危匍匐冲向了敌人碉堡,赤手空拳将发红的机枪拽了出来,投下手榴弹后才将碉堡摧毁,为我军赢得战机。
但就这一件事来说,吕俊生之外的其他人有这个能力吗?总是会有的。但那些人有这个胆量吗?没有!
吕俊生就是靠杀身成仁的决心和意志力,在大概率牺牲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次别人不敢的任务,所以一等功当之无愧。
一等功的要求极高,但和平年代局势比较稳定,获此殊荣者数量肯定要少很多。
翁春芳,驻守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某通讯基地的解放军连长,带领全连战士们维护着边境区域长达数百公里的国防光缆线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峭壁不知翻过了多少座,但他无怨无悔,带头冲在第一线。
根据统计显示,翁春芳驻守在云南的时期,累计巡查线路10万多公里,五年内没有发生任何一次事故。因为他尽职尽责,为国防光缆维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