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兵为什么大多要选“良家子”,什么是“良家子”?

良家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兵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他们都是军旅世家出身,在家里就已经接受了军事训练。后来良家子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只要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后代,皆可称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19:12:44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所谓的古代征兵要选择良家子弟纯粹就是一个谎言。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任何一个朝代的兵役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民服兵役。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成年男性都必须要服兵役。而良家子是什么意思?良家子意思就是身家清白家里没有人违法犯罪并且从事巫医占卜之术的人。那么如果不是良家子就可以避免服兵役吗?完全是做梦!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任何一个成年男性都必须要服兵役。否则就会被判处有罪入狱服刑。从这一点来看所谓的征兵要选良家子就很明显看出是一个谎言了。

古代讲究的是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们宁愿耕田种地也不愿当兵打仗。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古代时期人们对于服兵役来说是被逼无奈的结果。真正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百姓主动参军的时期很少。一方面是古代国人的印象中就不愿意当兵打仗。另一方面古代服兵役可不是当几年兵就完事了。而是需要服役一定时期之后退伍。然后如果国家发生战争的话你还会第一时间被征召入伍。“花木兰代父从军”中花木兰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例子。花木兰父亲早年已经服过兵役了。按理说他已经不需要再次服兵役。但是在战争来临之际花木兰的父亲身为男丁必须再次入伍参战。这就表示了根本不需要你主动去参军入伍。因为你这一生都逃离不了随时需要入伍作战的命运。

《诗经·秦风·无衣》中讲到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国家有召青年响应入伍服兵役。而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从周朝时期的“户抽一人”到东汉末年的曹操屯田制度可以说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操的屯田制度就是除了常备军队,其他军队平时为农耕种到了战时转农为兵披甲作战。比如曹操占据青州之后收编百万黄巾军的时候,当时百万黄巾之众有三十万士兵。但是曹操只选择了几万名士兵。剩下的黄巾士兵均为屯田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征兵制度变为府兵制。所谓府兵制就是把军户和普通百姓分开。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服兵役,但不需要纳税。而普通百姓虽然不需要服兵役了。但是必须严格交税。到了隋唐时期除了府兵制之外又出现了一种募兵制。所谓募兵制就是重金悬赏召集军队。也就是花钱买军队,募兵制的主要对象就是社会底层人士和罪犯。他们可以通过服兵役来获取钱财。这一点和所谓的良家子从军就更没有关系了。

明朝时期更加细致化的执行了府兵制度。但在明朝后期出现府兵短缺的现象。也就是在嘉靖时期,这个时候朝廷放开征兵制度募兵制开始盛行。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马家军、戚家军这些以将领名字称为的“私家军”。清朝所谓独创的八旗制度实际上和府兵制没什么两样。八旗子弟也是世世代代必须要参军服兵役。只不过后来又加入了蒙旗和汉人的绿营兵罢了。从以上各个朝代的兵役制度我们可以看出,根本就没什么必须要良家子参军的要求。反而在募兵制的影响下也欢迎罪犯加入军队为国作战。所以说选择良家子参军就是一个谎言。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