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那这个“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自然是公爵,但刘协的山阳公和刘禅的安乐公份量完全不一样。山阳公是郡公,安乐公是县公。而且山阳公是当时的最高爵位,而安乐公就低很多。
(东汉仅有的异姓公爵:魏公曹操)
首先要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23 18:57:22

三国时期汉朝皇室两任帝王皆被废。汉朝最后一位正统的皇帝刘协被迫让位于曹丕后,被封为山阳公;而蜀作为东汉的延续,其帝王刘禅也投降于魏,赐封号安乐公。两代皇帝都被封“公”,那这“公”究竟是何身份呢?

“公”的历史要追溯到周朝,它本是种爵位,仅次于王。最有名的“公”当属周公,虽然他以解梦在民间声名远扬。但他最突出的成就是辅佐周武王两次伐纣,摄政长达七年,可见“公”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公”这个爵位并没有一直延续,在秦和汉就没有公爵。只是在汉朝末年时,曹操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封自己为“魏公”,这算是一个例外。

到魏晋以后,五等爵开始被设立。当时司马昭称晋王,他认定晋将取代魏成为新的王朝,就着手让大臣裴秀恢复五等爵制来提高司马氏功臣的地位,公爵也就得以重现。至于刘禅与刘协的公爵看似相同,实则大有区别。

曹操一向被看成是心狠手辣之辈,但曹操对弑君称帝一事却是有心无胆。刘协暗中让人携衣带诏出去求救,曹操大怒但仍然不敢动刘协。一方面怕无法继续挟持天子号令诸侯,另一方面也怕被天下人唾弃。到了他的儿子曹丕时,虽然他比曹操更进一步,逼的刘协禅让给自己,但仍然不敢对他赶尽杀绝,反而是封他做“山阳公”。

刘协的山阳公乃是郡公,有万户封邑,仅在曹丕一人之下。同时他可以不称臣,不拜魏王诏书,甚至还能建立汉朝宗庙,身份地位极高。后来刘协因病去世,当时的魏明帝不仅率群臣哭拜,甚至还追谥刘协为皇帝。当年他被封为山阳公时,曹丕对他说:“愿与你共享天下的好东西”,这句话算是做到了。刘协的山阳公也是名副其实的,后来甚至还世袭下来,延续近百年,到五胡之乱时才结束的。

相较于刘协的公爵,刘禅的“安乐公”水分要更大一些,安乐公仅是一个县公,同刘协的郡公无法相提并论。郡下才设县,而且一般一个郡下有四到十五个县,可见郡的等级是在县之上的。刘禅在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曾评价“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这个评价相对客观,刘禅作为蜀国国君,魏的政敌。本来应保持气节,没想到他却乐不思蜀,让人有意看轻。另外刘禅的帝位并不如刘协正统,他的县公之位其实也只是因为魏看他主动投降之后没有反叛之心才给他的,只是安抚他而已,像刘协那样不称臣之类的待遇一概没有。

公这一“爵位”一直到清朝还没有消亡,像鳌拜就曾被封为武公。近期因《延禧攻略》一剧而被公众所熟悉的傅恒也被封为忠勇公,后面被封为二三等公的更是数不胜数。可见“公”这一爵位不仅历史很久远,同样也很常见。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