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则徐禁烟的原则不能说是错的。
但林则徐是明确知道英国人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满清的海军不堪一击,陆军虽多也是炮响人跑。
这种情况下,对英国使用强硬手段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20 21:42:39

一百七十多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虎门销烟壮举,让林则徐成为万世敬仰的民族英雄。然而,历史的笔触往往止于巅峰、固于辉煌,对极致人生之后的事却少有关注。对林则徐 的记述也是如此,对于他禁烟运动和销烟壮举,人们都能耳熟能详,了如指掌,而对他后来的经历和命运却疏于关注。

其实,林则徐后来的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以“误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查办,摘去顶戴花翎,遣戍伊犁。直到1845年,道光才意识到当年做得多么不厚道,于是想要重启林则徐。

就这样,这位业已花甲之年的老人又先后在陕甘、云贵等地发挥余热,当了几年巡抚、总督后,就回家养病去了。

到了1850年,洪秀全在内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声势浩大。这时,咸丰皇帝又想到了卧病在家的林则徐,慌忙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令他火速前往广西督办军务。

接到圣旨后,林则徐顾不上病痛,带上儿子林聪彝和亲信幕僚刘存仁,离开了福建老家,昼夜兼程赶往广西。不了,行至善宁一带时,林则徐突然发病,卧床不起,,并且很快在驿站内猝然离世。

林则徐的死确实很突然,而且的确有些蹊跷。据他儿子林聪彝的回忆,林则徐在临死之前,用手指着东南方向,大喊了几声,“星斗南......”那么,林则徐为何在临终之前喊出这几个字呢?难道他的死因另有隐情?

对于这一桩历史疑案,后世史学家进行了诸多考证。

有人根据林则徐的方言发音推测,他临终大喊的“星斗南”其实就是“新豆栏”,也就是广州十三行附近的“新豆栏街”。并以此推测,林则徐的死因可能与广州十三行的人有关。

的确,林则徐当年在广东禁烟,曾惩办过不少十三行的鸦片贩子,他们对林则徐必然怀恨在心,而在这些之中,对林则徐最恨之入骨的诗洋行总办伍绍容。因为当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抄了他万贯家财,还把他从进了监狱。

于是世人于林则徐之死,有了“幕后凶手”伍绍容的行凶的故事。

伍绍容伺机报复,但林则徐离开广东后一直在遥远的新疆、陕甘一带,没有什么好机会,而这一次来广西剿太平军,且借道广东,可谓是天赐良机。他派心腹携重金贿赂曾在广州给林则徐做过厨师的郑发时,寻机在林则徐的食物里下毒。郑凭借在林府的故旧相识举荐,还真混进了林则徐一行。

在这个故事里郑发时给林则徐下的毒是巴豆,巴豆使得本身就在病重的林则徐腹泻不止,很快出现意识模糊,最终没有熬过去,只能在临死之前指着东南方大呼“星斗南!”

林则徐去世后,曾有人劝他儿子林聪彝追查死因。依照清朝律法,被人毒杀必须开棺验尸,林则徐的家人不忍心在他死后还要遭受如此折腾,便没有追究此事。

以上,大概也是后人联想的,说法可谓惟妙惟肖。甚至,还有人说自己亲眼看见,伍绍容的一名亲信与郑发时在一家酒楼窃窃私语,桌上海摆着一大堆白花花的元宝......

当然,这仅仅是人民的推测。也有人认为林则徐并非死于中毒,而是由于他本来就年老体衰,加之久病未愈,长途奔波,最终衰竭而死。《清史稿》、施鸿保的《闽杂记》对林则徐的死亡都认为腹泻病终,这是官方的盖棺定论。

当然,还有不同的说法,据林则徐的《讣文》和他的长子林汝舟《致陈子茂书》等材料,认为林则徐的死因不是被毒死也并不是腹泻。从1850年11月12日到15日,林则徐一直在赶路,没有服药,所以吐泻情况已经很严重。15/16日服用“中和之剂”,吐泻情况有所好转,但林则徐抱病继续日夜兼程,辛苦颠簸,身体得不到休息,病情转为“胸次结胀”、“痰喘发厥”,引发心肺旧疾,以致“两脉俱空,上喘下坠”,“喘急愈甚”。

在元气大亏,脾胃虚寒的情况下,一生却又“投以参桂重剂”,结果药力未凑效,反使喘咳增加,加上他已经是66岁高龄,经不起路途颠簸,终致无法挽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