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负责任地回答:中国不可能全面进入“娘炮时代”,因为目前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就已经引起了官方权威媒体的批驳。
娘炮,又名娘娘腔,指的是男人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其表现也
首先,我负责任地回答:中国不可能全面进入“娘炮时代”,因为目前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就已经引起了官方权威媒体的批驳。
娘炮,又名娘娘腔,指的是男人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其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娘炮并不一定会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能给男孩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的确,近年来娘炮在娱乐圈比较盛行,一些男性艺人,油头粉面甚妖艳,艳如桃李满春风,翘臀扭动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虽然这与性别生理严重不符,但还得到了很多少女的青睐,我觉得这与前几年“韩潮”涌入中国有关。
9月6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 》指出,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其实就已经提升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问题上来了。我比较赞同新华社的观点。
作为男性艺人,如果剧本需要反串,扮一下娘炮肯定应该,但无论什么节目,甚至无论什么场所,都是一副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实在令人作呕。
自古以来,男性都以以阳刚著称。“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果改成:“日本杀了我30万人,气死宝宝啦......”,“犯我中华者,讨...厌...”怎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髓,“要灭其国,必先断其史、毁其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作为主流价值,必须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少年娘则民族娘”,娘炮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既然题主问到如果中国进入“娘炮时代”该怎么办?我也以如果的方式回答:如果真的全面进入“娘炮时代”,面对强大的外地入侵时只会说“讨厌”的话,我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