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先说答案。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的区别是:
儒家以“人伦”为治理天下的核心;
道家以“天伦”为治理天下的核心;
法家以“权变”为治理天下的核心;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23:16:12

先说答案。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的区别是:

儒家以“人伦”为治理天下的核心;

道家以“天伦”为治理天下的核心;

法家以“权变”为治理天下的核心;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的联系是: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都脱胎于三皇时期植根于天地的易道思想,他们都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段对于如何匡正天下这个问题的回答。

简单解释一下正统的华夏思想文化的源流吧,这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

华夏思想文化源流简述

华夏的思想文化,起源于伏羲。

伏羲以前,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以渔猎采集为生。通过渔猎采集,获取的食物是有限的。

伏羲观天,发现了天地运行的规律,总结出河图洛书八卦的象数模型,通过掌握天时,进而掌握了农时,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掌握了农时,伏羲带领华夏族进入了农耕社会,稳定的食物来源,让华夏族的人口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这一时期,伏羲这样的圣王通天彻地,以天道指导社会生产,而百姓天真朴素,以天真合天伦,一切自然而然。

这一时期的社会治理思想,被总结为道家思想。

《道德经》便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源极大的丰富,原本平等的社会分工带来了阶层分化,阶层的分化带来了资源获取的多寡,进而带来了阶层的固化。天下为公的社会基础不再存在,人人为私的现实使得天道思想不再具有运行下去的社会基础。于是黄帝垂裳,到周公制礼,孔子立教,以礼乐为核心的效法天伦的人伦思想逐渐大成,社会脱离了天然的秩序,圣王们以人开天,以人伦治天下。

这一时期的社会治理思想,被命名为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西周末期,由于分封制的固有缺陷和外族入侵,周王室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逐渐衰微,用以约束诸侯的“礼教”工具失去了社会基础,诸侯坐大。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频繁战乱,孔子的仁不可得,孟子守义,孟子的义不可守,荀子化性起伪,然而,荀子也没有能够守住最后的“礼”的底线。最后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是循名责实的法家。

这种秦赖以统一天下的治理思想,被命名为法家思想。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秦二世而亡,法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在汉朝得到了反思,于是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道家之治,然而,天下早已不复道家治世的社会基础,汉武帝昭董仲舒,由董仲舒主持创立汉儒思想体系,从此秦朝发源的国家治理模式逐渐成型。

这就是内儒外法,也可以说是内圣外王。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