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009条回答。
负责任的说,没有。
这20年来,战争中基本不存在肉搏一说。
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
二战期间,为什么出现很多肉搏场面?
这是因为当时二战各
说功夫没用的人肯定没当过兵,中国功夫可不仅仅是打架肉搏那么简单,功夫最重要的作用是强身健体,增强的人的身体机能,进而提高各方面的军事素养,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想带身体瘦弱、营养不良、弱不禁风的士兵,即便是在机械化战争中也需要士兵有个强壮灵活的身体。
以装甲兵为例,坦克的平均高度都在2.5米左右,车长专用的指挥塔高度还会更高,德国豹2坦克的车长要进入坦克需要爬到2.807米高的指挥塔上;比较矮小的俄制T-90坦克,炮塔制高点也有2.26米,即便是坦克周围焊接了很多方便成员上下的结构,没有一副好身板也休想在规定时间内上下车,而坦克成员的训练科目中上下车速度又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上下车速度直接决定成员的生存率,很明显会功夫、身手矫健的成员更能适应。
再比如,射击是士兵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而射击又不仅仅是熟能生巧那么简单,它需要士兵有较强的臂力和肺活量,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很高,这明显不是小鲜肉能做到的,只有大量的体能、心理训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士兵和狙击手,中国功夫恰恰就是最能锻炼手臂力量和心肺功能的运动。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功夫,一个普通平民只要经常性地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四肢肌肉强壮、运动神经发达、心理素质一流,他就具备成为兵王或者职业军官的能力。比如刚结束不久的东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射击比赛,伊朗41岁运动员“贾瓦德·福鲁吉”轻松拿到金牌,这是他首次参加大型比赛,而且刚刚接触这项运动不久,可以说它能获胜靠的不是经验,而是天赋。
这种天赋从何而来呢?外界认为这与他的参军经历有很大关系,贾瓦德·福鲁吉也直言自己曾在黎巴嫩、叙利亚服役。通过贾瓦德·福鲁吉的成功不难发现,优秀的军人必定具备习武之人或者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这种现象在我国比比皆是,林丹、刘国栋、穆铁柱、刘玉栋、王治郅等等,他们都有参军的经历,而我军的传统就是刻苦训练武术,这对他们的运动员生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如果你有习武的好底子,参军入伍会少吃很多苦,部队里每年都会举行比武大会,如果你是习武之人肯定能脱颖而出,这些人往往都是优秀的军人。
(传统武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那么武术在实战中有多少作用呢?只能说,对操控军事装备的军人来说,学习技巧性地擒拿格斗意义不大,而那些专门为了提高身体素质设计的武术很有用处,比如少林寺的一些拳法套路,长期练习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远超在健身房里练肌肉。
(西方军队的健身房训练更多是为了塑性,远不如我们的武术训练更能提高身体素质)
美军这样一支依赖装备技术优势的部队,其实对健身房的依赖也很大,连驻阿富汗的美军基地都有健身房,阿富汗可是全球最贴近实战的地方,这足以说明,武术并非一无是处,现代化战争决定成败的是装备,但人的身体素质又是决定装备使用效能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不敢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