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少女遭校园暴力被同学掌掴的”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在这段不到三分钟的视频里,一名穿着黑色上衣的女孩被另一女孩掌掴十余次、脚踹、扯头发。
这段视频里,一名身穿黑
近日,一段“少女遭校园暴力被同学掌掴的”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在这段不到三分钟的视频里,一名穿着黑色上衣的女孩被另一女孩掌掴十余次、脚踹、扯头发。
这段视频里,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短发女孩站在宿舍中的位置,另一名穿白色毛衣的女孩说着湖南方言在质问黑衣女孩,期间出现多次掌掴、脚踢、扯头发等暴力行为,同时还要求黑衣女孩低头。在视频中,除了发生争执的两名女孩,还有四五名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坐在宿舍的床边,围观这一幕暴力行为的发生但并未阻止,时不时还发出笑声。
现实中,校园暴力现象频发,其实已不算什么新闻了。可是,笔者从中发现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那就是在每一起校园暴力事发现场,除了施暴者与受害者之外,从来不缺乏围观的看客。这些看客们和校园暴力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年龄也大致相当,可他们的表现,要么麻木不仁,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还有幸灾乐祸者,却极少发现有围观的学生上前施以援手——化解双方矛盾,将这起本不该发生的校园暴力化于无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也曾认真猜测和分析个中原因,其中一种可能是,围观者摄于施暴者的强大和淫威,进而表现得胆怯不敢主动上前阻拦和劝解,这种原因固然还可以理解;但另一种较大可能的原因,就不能让人容忍和宽恕。那就是围观者并不惧怕施暴者的强大和淫威,而是对弱者本身就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宁愿看着同类遭人欺辱,也无动于衷。我想校园暴力之所以如此频发,也与这些要么麻木不仁,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还有幸灾乐祸者的看客等,制约校园暴力发生的机制过于羸弱息息相关。
那这就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些不敢路见不平一声吼,甚至有意围观校园暴力,甘愿做看客的学生,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认为,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其一,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即使学校出现一两起校园暴力事件,很多学校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把闹事的学生驱逐学校开除了事。不以为然,根本没有把校园暴力上升到一个重要问题来看。其二,也与我们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我们最常见的案例,当一个歹徒在对弱者行凶时,再或者在长途客车上,有一个小偷正在偷窃其他乘客的钱财时,那些围观者的表现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些围观者的通常表现是,不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直到歹徒伤人后跑掉,才敢骂几句,而对于钱财被盗的乘客,这些围观者的表现,也通常是“事后提醒”。由此足见,成人世界都如此惧怕恶人,“邪不压正”的社会氛围并没有占据上风,这些负能量一旦传导给未成年的孩子,我们难道期待他们比成人做得更出色、更优秀?
说到底,校园暴力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多学生面对校园暴力时之所以甘做围观的看客,其实,既有学校教育问题,又有社会成因。故此,要唤醒那些围观看客的麻木意识,打造强制制约校园暴力发生的硬机制,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对校园暴力引起足够重视,更需要社会硬规范和硬制度,严厉惩戒恶人作奸犯科的机制,从而让每一位见义勇为的人,即使流了血,也不会再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