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之兄,是古代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秦武王四年,在攻下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打通秦国东出的大门后,秦武
相传九鼎是大禹治水后,收天下九州之铜,铸九鼎,每一个鼎代表一个州,上面刻有各州的人口田赋。夏启建立夏朝后,将九鼎置于国都,成为镇国神器,也成为天下正统的像征。商汤灭夏,迁九鼎入商都,意味着商朝取代夏朝成为天下正统。周武灭商,迁九鼎于镐京,意味着周朝代替了商朝。周平王东迁洛阳,又将九鼎迁到洛阳,意味着他才是天子。
夏、商、周三代,九鼎成为君权神授的象征,也是天下共主的象征,跟后世的传国玉玺有一样的作用。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上中原,饮马黄河,意图迁九鼎入楚,但是周室虽衰,天命未改。如果楚国真要迁九鼎入楚都,那么齐、晋、秦三个大国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灭了楚国。楚国连一个晋国都打不赢,何谈同时击败齐、秦、晋三大强国?
战国中期,秦武王有了代周自立的想法,他想得很简单,那就是学习商汤灭夏,周武灭商的故事,一举灭了周王室,那么秦国自然是天下共主了。然则时过境迁,攻灭天下共主,在战国时代并无法成为下一任天下共主。秦国虽强,但是六国协力伐秦,秦国还是很难招架的;就算秦国灭了周王室,天下诸侯也不会听秦国号令,因为天下诸侯早就不听周王室号令了,又怎会听取代周王室的秦王室的话呢?
秦武王到了洛阳后,看到衰败的周王室,突然明白为何父亲秦惠文王不灭周,离周最近的三晋为何不灭周?周王室灭与不灭意义不大,还会招来列国仇恨,因此不灭周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秦武王都到了周王室洛阳了,不带一点东西回秦,岂不很没有面子?于是秦武王想搬走雍州鼎,雍州乃秦国之地!明要雍州鼎结局可能跟楚庄王一样,因此秦武王直接来一个扛鼎大赛,扛得起就直接带走。不想两位大力士皆力竭而亡,雍州鼎纹丝不动,秦武王大怒,亲自去扛鼎,他虽然扛起了鼎,但是因皮带崩裂而泄气,鼎掉下来砸断了他小腿,当夜失血过多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