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不惊,从善如流。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两个词都提到了水,意思却大相径庭。
心若止水
内心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静。众所周知,水面是很容易波动的,哪怕一丝微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两个词都提到了水,意思却大相径庭。
心若止水
内心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静。众所周知,水面是很容易波动的,哪怕一丝微风,水面都会漾起一圈圈涟漪。而内心要做到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心若止水”比喻内心极为平静,不为所动的人。
“心若止水”的意思仅从字面意思上便可以理解,相对而言,“上善若水”则理解难度要高一些。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读过老子的朋友,应该知道,老子很崇尚水这一形态存在。老子讲求“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刻意作为,要顺势而为。老子说“不争”,何为“争”?首先,争是主动的行为,其次,争的对象是对所有权归属有歧义的事物,如果本来就是你的,那么叫“取”,而不叫“争”。顺势而为便可取,否则便要争。争来的东西,最终还会失去。
無月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在一国之中,大家评选谁是力气最大的,那当时谁举起了最重的东西谁就是力气最大的人,这没有问题,因为当时你力气最大,就是你了,这个大力王的桂冠是你自然取得的,大家都服。但这不过就是一个虚名,你需要知道一方面你会衰老,力气会渐失,另一方面肯定会有一个力气更大的人在某个时刻出现,所以不用把这虚名当一回事,但若你好面子,要虚荣,有这等无意义的心思和习惯,你便会去争,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别人在力气上打败你,但最终结果呢?你还是输了,不但失去了大力王的桂冠,可能还会付出一些别的代价。何必呢?
水在老子眼里,就符合“无为”的特征,为什么说水往低处流,因为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水从来不会想要往高处流,这很好,水流经之处,不管多小的孔穴,多深的沟壑,它都会渗入,都会填满。它的外在形式非常的软,没有固定的形状,老子很喜欢这个状态,老子一点也不推崇外形刚猛,固定不变,老子讲求一个“化”,这是个很有学问的字,值得深深体会。
扯了一大堆,算是讲完了“若水”,回过头来讲“上善”,这里的“善”,当然不是善良的善,也不是善长的意思。《道德经》大部分内容讲什么?“道”!所以,此处的“善”便是“道”,“上善”,便是“最接近于道”的意思。
上善若水:最接近于道的就好比是水。
以上观点为無月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