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第一武将典韦,形貌魁伟膂力过人,对曹操又忠心耿耿,使用的两只铁戟重达八十斤,驱赶猛虎过涧轻松写意,单手举起被大风吹的快倒的大旗,可以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战斗力丝毫不逊色
胡车儿的结局应该是不太好。
胡车儿原来是张绣的叔叔张济的部将,在张济攻打穰城中流箭身亡后,张绣接管了张济的军队,张济原来是董卓手下西凉军的将领,董卓手下的西凉军大部分都是西凉人(今甘肃省人),因此胡车儿大概率也是甘肃人。
先说《三国演义》中的胡车儿,三国演义中,胡车儿是张绣的部将,因为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将张绣漂亮的婶娘推荐给曹操,因此曹操就纳了张绣的婶娘为妾,因此这事得罪了张绣,张绣因此要反叛曹操,因为畏惧典韦,张绣向胡车儿商议如何应对,胡车儿献计:将典韦灌醉,乘机偷了他的双戟兵器,然后再派兵杀典韦。
张绣依计行事,胡车儿后来偷走了典韦的双戟,张绣军先是在曹操的营寨内放火,然后大军突然袭击曹操,其中胡车儿率军杀了典韦,曹操逃跑。
之后,再无胡车儿的记载。
再来看正史中关于胡车儿的记载,正史中关于胡车儿的记载只有一句话: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
意思是张绣有一亲近的部将胡车儿,勇冠三军,曹操非常喜欢胡车儿的勇猛,因此送给胡车儿黄金,以示结交,张绣知道后怀疑曹操想策反自已身边的人来杀自已,因此选择造反杀曹操。
也就是胡绣选择造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拉拢张绣最亲近的猛将,让张绣觉得曹操在对自已下才,因此而反。
张绣反了以后,曹操战败逃跑,典韦、曹安民、曹昂战死,而胡车儿显然还活着。一年后,曹操再次南征张绣,因无法取胜而撤军。
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归降曹操,曹操很是高兴,当场与张绣结成儿女亲家,这个时候的胡车儿应该是跟随张绣一起归降了曹操。
但后来胡车儿在史书一直没有记载了,只有两个可能:
1、死了。
胡车儿在张绣投降曹操前肯定是活着,那么张绣投降,胡车儿肯定跟随,曹操都不计较张绣的杀子之仇,更不会计较胡车儿了,况且正史也没有胡车儿杀死典韦的事,所以胡车儿肯定是跟随了曹操,当时曹操正在打官渡之战,很有可能胡车儿在官渡之战中身亡。而张绣也在7年以后曹操北征乌桓的途中病逝。
2、没有事迹,默默无闻的活着。
胡车儿投降曹操后,也可能没有什么事迹,虽然胡车儿是西凉勇士,但并不是勇士就一定很历害,也有可能胡车儿后面没什么事迹,就这么默默无闻的活着,之后在某一天因病去世,不过看起来,胡车儿战死的可能大些。
另有野史记载胡车儿之后跟随曹操参与南征荆州作战,曹操率军追击刘备,双方在长坂坡大战,此战胡车儿与赵云对战,被赵云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