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少年的你》上架哔哩哔哩?

关于《少年的你》我个人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看法,比如该片的定位,该片的细节等等,是定位校园暴力,还是定位其它,这在电影当中,似乎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不过,中国电影能走到这一步,已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9 14:38:45

  《少年的你》自公映以来,其聚焦校园霸凌主旨很快就抓住了观众与舆论的眼球,成为探讨的焦点。影片通过陈念(周冬雨饰)与刘小北(易烊千玺饰)遭遇校园霸凌的故事,揭露了校园霸凌对青少年的无情摧残,也展现了家庭、学校以及公安机关在遏制校园霸凌时面临的困境与阻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失位、学校在“唯分数论”中的冷漠、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掣肘,也都是在治理校园霸凌过程中暴露出的现实问题。从提高公众对校园霸凌的重视程度来讲,《少年的你》的热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要直面校园霸凌问题,单单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措施、有对策。影片中陈念与刘小北面对校园霸凌时,对家人、学校以及公安机关的不信任,折射出了现实中家庭、学校以及公安机关缺少三方共治校园霸凌机制的问题。鉴于校园霸凌问题的复杂性,单单依靠家庭、学校以及公安机关任何一方单方面处置,治理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必须要统筹家庭、学校以及公安机关的三方力量,多角度、多层次地采取措施,综合施策,才能达到有效防治。

  家庭教育不可失位,社区教育及时补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校园霸凌中的施暴者、受害者还是旁观者,父母的责任都不接推卸。原本在成年人眼中很容易处理的矛盾,但由于成年人的忽视,这些矛盾在少年们的世界中就可能产生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成为校园霸凌的导火索。部分父母由很多客观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亲自管教。针对父母的缺位,社区教育要及时补位,消灭管教真空。通过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室、组织志愿者结对,帮助他们扫除心中的阴霾,感受到被关注、被关爱的幸福,积极引导,正面教育,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学校教育不可唯分,德才兼备重在育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明确了学习的“四大支柱”并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在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下,学校教育严重“偏科”,片面强调学生“学会认知”,忽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必要性。校园霸凌的蔓延,陈念、刘小北、魏莱们的悲剧,正是因为他们不会做事、不会共同生活、不会生存所导致。因此,转变学校教育方向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正视唯分数论的弊端。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