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北部,苍翠的群山中镶嵌着几颗晶莹的珍珠,这就是叠溪海子群。它是1933年地震时,在岷江及其支流松坪沟上形成的7个堰塞湖,羌民称之为海子,长10余公里。海子的出
1933年8月25日(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初五)下午15时50分左右,一场惨烈大地震悄无声息的突降巴蜀大地,这就是20世纪著名的大地震之一——叠溪地震,又称茂县大地震。
据测算,这次大地震里氏7.5级,震中位于四川省茂县叠溪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北至陕西西安,东到重庆万州,南至云南昭通,西抵四川阿坝。
据记载,地震发生时,震中的较场坝、沙湾、龙池等村寨昏天黑地,飞沙走石,声震数里。
关于这次大地震造成的惨烈状况,在当时四川政府向南京国民政府所作的灾情报告中有一段描述:
茂县叠溪镇全部陷落,南北约三十余里,东西约五十里,松平沟群山倒塌,岷江上游河流阻塞,松茂大道已无通路……人民伤亡财产损失为数极巨,全屯均受波及,房屋墙垣道路桥梁破坏甚多,实空前未有之奇祸……。
通过这段文献记载不难看出此次强震之惨烈!
叠溪古镇位于岷江上游,茂县县城西北约60多千米处,自古以来就是川西连接青海、甘肃的一个交通要道。此次强震给叠溪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叠溪古城被夷为平地,城中所有建筑坍塌殆尽。事后统计,因地震直接造成6865人死亡,受伤1925人,房屋倒塌5108间,牲畜死亡8878头。
由于地震强度高,列度大,进而引发大规模地表变动,造成山体滑坡。大量下泻的岩石冲入附近的岷江中,致使岷江干流被拦腰截断。
除了岷江被截,强震还形成了数个大小不一的堰塞湖。由于河水流淌受阻,导致岷江河水倒灌,镇后的叠溪古城尽数被淹。而那些堰塞湖由于湖水不断上涨,终于在当年的10月9日发生溃决,这次溃决引发的大洪灾,又夺走了2000多人生命。
事实上,叠溪大地震同其他大地震一样,在地震发生前亦曾出现许多异样。诸如:鸡犬不宁、老鼠满街乱窜、乌鸦惨叫、不明来历的光,声音等。不仅如此,地震发生当年,该地气候同往年相比变化较大,极端天气增多,强降水、冰雹接踵而来。
地震发生后,由于当时国力贫弱,国民政府没有足够能力让灾民获得急时有效的救助,导致很多人侥幸躲过了大地震,却葬生在了震后的洪水、疫病、饥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