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日本天皇什么时候说“投降”啦?他发表的只是“终战诏书”,就是“不打了”,没说投降,甚至连“输了”都没说;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日本天皇先后发表了两份“终战诏书”。
如果仔细研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6 05:43:08

日本天皇什么时候说“投降”啦?他发表的只是“终战诏书”,就是“不打了”,没说投降,甚至连“输了”都没说;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日本天皇先后发表了两份“终战诏书”。

如果仔细研究二战文件、日本天皇的两份“终战诏书”、日本投降前的争论、投降后的结果,你会发现:日本天皇从来没有投降。

实际上,如果他投降了,就不应该再在天皇的位置上。而结果是:日本的天皇制度保留了下来,日本天皇还在“世袭罔替”;日本基本的领土“本土四岛”没有分裂。对日本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一、日本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

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其太平洋战争的结局就基本写好了。如果好好经营,收缩兵力,日本或许能支撑得久一点;但他们没有,他们被中国战场拖得晕头转向,又被南洋诸岛的攻防战消耗得疲惫不堪。

到1944年底,经过残酷的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日本的海军、空军打光了。没有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日本,只能是死鱼一条,任美国切割。随后的局势也是这样,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6月,美军占领了菲律宾群岛、硫黄岛和冲绳,日本本土就在美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这时候的日本还不服气,要“一亿玉碎、本土决战”,说到底,日本还是舍不得以前抢到的利益;另外,日本还想用本土决战的优势,吓唬美军,他们想在谈判中交换朝鲜半岛、我国的东北、我国的东南沿海岛屿等地方的利益。

美国人这时候耍的花招让日本人有点懵,他们搞不清楚美、苏、中、英四国的态度。美国先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于1945年2月11日搞了个《雅尔塔协定》。之所以没有中国参加,是因为美国想用中国利益换取苏联对日本出兵,减轻美军在南边的压力和伤亡。

到了七月份,日本已经奄奄一息,美国就不想给苏联什么好处,于是抛开苏联,拉着中国和英国共同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其实这就是个最后通牒,主要意思是: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美国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自己的“大炸弹”已经制造出来,腰杆子硬不少。

苏联眼见美国有回收的意思,非常恼火,他们干脆观望起来,看看美国这么收拾日本。没想到,美国于8月6日、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明显的,日本马上要死了,苏联急急忙忙在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对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

四、天皇裕仁说道: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

开完内阁会议,铃木贯太郎连夜向裕仁报告,随他而去的还是内阁几个重要人员,包括东乡、阿南、梅津、丰田几个核心人物。

形势很明朗,《波茨坦公告》讲得也很直白:不投降就要灭国。铃木拿出他事先拟好的提案命人读出来,主要内容只有两点:日本政府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只有一个条件,不接受公告内任何有损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之特权。

接着,铃木和东乡就解释:只要天皇保存,日本就有复兴之日。其实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意思。

坚决反对投降的是阿南、梅津和丰田几人,阿南还想说话,被铃木制止了,实际上他们除了玉石俱焚的激进主张以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辩论,最后他喃喃地说道:就目前的样子,要对付盟国军队,看来没有胜利的希望……,此时只有作这样的决定了……

8月14日,裕仁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了,对着内阁全体说: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随后,再不管任何哭声和建议,他下令起草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