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一争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俩谁更强还有得一争,李广何德何能敢同日月争辉呢?
随手翻看史书,看看他们的战绩,就能一目了然:
↑卫青,千古名将
1、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公孙敖,公孙
争一争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俩谁更强还有得一争,李广何德何能敢同日月争辉呢?
随手翻看史书,看看他们的战绩,就能一目了然:
↑卫青,千古名将
1、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共四万大军,兵分四路,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向出兵,进击入侵的匈奴军队。
战果如何呢?
卫青率军长途奔袭,直捣匈奴圣地龙城,杀敌七百。乍一看,也没什么了不起,才歼敌七百人啊。
贵族世家出身的公孙贺进入敌境后,对不起,没找到敌人在哪,无功而返。
禁卫军统领出身的公孙敖遇到敌军,大战一场,折损了七千人后败退而归。
李广呢?战败,全军覆没,还被俘,最后凭借高超的个人武艺,夺弓掠马跑了回来。
汉武帝不是瞎子,奖罚分明,判李广和公孙敖斩刑,交了赎金后,免死,被废为庶人。
2、公元前123年,李广重新被封为将军,随卫青由定襄出击匈奴,结果没能建功,无奖无罚。但这次卫青表现也没多好,虽然歼敌上万人,但汉军士兵战马损失惨重,卫青功过相抵,没有得到提拔,但也给予了千金赏赐。
倒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此战表现亮眼,独自率领八百骑出击,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还把单于的爷爷给杀了,歼敌两千多人,功劳全军第一,被封为冠军侯。
李广怎么和霍去病比?霍去病那年才十八岁!
↑霍去病天纵之才
3、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军配合张骞(对,就是出使西域的那位张骞)的部队作战,结果李广被匈奴左贤王精锐四万人包围,僵持一天一夜,损失非常惨重,后来张骞率兵赶到,终于打跑了匈奴人。此战论功行赏,李广因为损兵折将没有得到封赏,张骞按律当斩,最后他以博望侯的爵位赎罪,被贬为废人,而张骞这个博望侯还是两年前跟随卫青攻打匈奴得胜后被封的。
这么来看,李广就像是带崩节奏的那种猪队友,队友没赶到就冲上去开团了。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兵分两路。李广被分配到卫青帐下,在李广苦苦请求下,汉武帝答应李广派他为先锋,但汉武帝密信告诉卫青,说李广这人犯霉运,别给他先锋官的重任,明摆着让卫青做恶人。
卫青当然听汉武帝的,就让李广作为后援,支援东路军,李广为此大为不满。结果呢,李广率领援军在沙漠走来走去,迷!路!了!延误了战斗时机,没能及时合围,导致匈奴单于突围逃走。一直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广的部队才和主力会师。
卫青大怒,要对李广军事审判,李广不愿接受军法审判,愤而自杀,享年70岁。
那么,漠北之战中卫青和霍去病的表现如何呢?
霍去病率军东出代郡,行军2000余里,大败左贤王(就是前一年包围李广,差点把李广军队团灭的那位左贤王),歼敌七万多人,左贤王部队几乎团灭,就在这次奔袭途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名垂千古。
卫青部队自定襄出发,行军一千余里,遇到了匈奴单于本部,与之决战,虽然最终没抓到单于,但是杀敌一万多人,还俘获了匈奴积存的粮草,军队吃饱之后把剩下的粮食烧毁掉,匈奴受到严重削弱。
漠北决战后,卫青和霍去病被加封为大司马。这一年,霍去病才22岁!
结合战绩,霍去病≥卫青,二人都远超过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司马迁对李广可谓是真爱,大篇幅讲述李广的人生故事之外,还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形容李广的美德。可是军事不是凭道德定输赢,看的是带兵的实力,论战绩,李广乏善可陈,司马迁等人却总强调李广爱护下属,赢得士兵们的爱戴,可实际上,李广总是遭遇败绩,其原因之一恰是治军不严,缺乏纪律,用纵容来收拢下属的好感,这种军队遇到强敌怎能坚韧到底呢?
此外李广的战略眼光很差,缺乏自知之明,汉武帝何等精明之人,都不敢让他担当先锋,卫青也不重用他,自然是事出有因,而非刻意压制(张骞表示卫青做得对……),李广一生和匈奴打了七十多次战斗,胜率奇低,史书上写满的则是他个人英雄事迹,什么夺弓掠马(逃跑),神弓无敌(然并卵),力射石虎(有毛用)……
总而言之,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后面两位堪称荣耀王者,李广能上个铂金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