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一下,本文纯属对事的分析,不针对个人。仅为个人观点,请勿转载。
我的理解是,你想象一个人开着汽车,车后面跟着一堆人和东西,后面那些人和东西还要和他保持一定队形,然后开车
从拳打苹果到脚踢三星,从甩锅小米到举报快播……乐视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善于讲故事的人”,也是一个满身都是胆的商业探路者。乐视提出了颠覆性的商业生态模式:平台+内容+终端+应用,这种名叫乐视生态的商业模式摆在世界商业上也很具有前瞻性。
2013年,贾跃亭在给乐视内部员工的《致三星电视们即将逝去的青春》邮件中提出了“CP2C+完整生态”的众筹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用通俗的话概括就是:充会员,送电视。他们家的会员分为38年会员和50年会员。这跟罗振宇的20年跨年演讲门票的商业手法如出一辙。
高速发展的乐视让贾跃亭尝到了甜头,他成为了中国创业板首富,其持有乐视市值达到140亿元。手握巨资的贾老板开始招兵买马,先后挖来了爱奇艺、华为、新浪、央视、奥美等高管。由于其乐视挖来的华为员工过多,当时坊间传闻华为成立了“打乐办”。
接着,贾跃亭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先是成立互联网汽车公司,打算颠覆传统汽车业,这就是后来声称要“拳打法拉利,脚踢特斯拉”的法拉第汽车。接着乐视召开了“超级手机发布会”,邀请半个娱乐圈人到场,并扬言要颠覆手机行业,乐视生态手机随之诞生。贾老板声称有了乐视乐Max,可以把IPhone甚至iPad扔掉。
乐视还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形成了其独特的品牌营销策略。乐视先后起诉了迅雷、优酷、快播、风行、小米、B站、百度、央视等企业媒体,成功地博取了大量眼球。
但是,乐视的生态化战略在大好形势下出现了偏差。由乐视网到乐视电视,由乐视电视到乐视手机本来是一套合理而完善的内容生态终端。但乐视却鬼使神差地进入前期投资巨大,研发成本高昂,投资周期较长的汽车市场,把资源分流,造成自身的各种危机。先是乐视体育取消国际冠军杯,后来引发拖欠尾款、裁员、辞职等一系列风波。
“要么死亡,要么伟大。”。贾跃亭的豪赌在今天遇到了重大危机,在落井下石者十有八九的窘境下,如何盘活当前资源以拯救信用危机成为了当务之急。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会认为乐视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笑话,距离伟大简直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作为理性人,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对待周遭的世界,乐视帝国真的仅仅是一个庞氏骗局?
贾跃亭的赌徒性格在当下的中国十分罕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商业冒险家。从乐视网到后来的买版权卖电视,进军影视,推出手机,投产汽车,其走的每一步都是险棋,大手笔烧钱引发的资金链多次断裂时有发生。要不是乐视汽车的拖累,乐视体育、乐视影业等产业单独拿出来也是独角兽级,乐视也已经缔造了两个A股上市公司,而乐视汽车若能成功量产并销售,此次危机成功化解也是大概率事件。
能靠几页PPT融来大笔资金发展业务,能让默默无闻的乐视品牌成为街知巷闻的知名品牌,能在一次次危机中维持众人对他的信任,能让一大批投资人一同坐在一艘摇摇欲坠地驶向远方的大船……其他人不敢做、不愿意做、做不到的事情,贾跃亭做到了。就算最后失败,乐视模式也是一部史诗般的商业案例。
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仅仅是一个笑话,如果我们不去尝试,连被笑话的资本都没有,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