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表示:在深海排便压力实在太大了,远不如浅海来的舒畅!
2019年11月份,一位名叫魏瑟的风光摄影师,在澳大利亚珀斯南方利用无人机,拍下了一头蓝鲸排便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02:26:16

鲸是一类水生哺乳动物,其中的蓝鲸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与陆地动物一样都是要排便便的。根据研究表明:一头成年的蓝鲸一次就可以排出约200升的便便,这就相当于200多公斤的重量(便便的密度整体大于水),比一头猪都要重。(下图为2019年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拍到的蓝鲸排便的画面)

从画面中,我们发现蓝鲸的便便并非整个固态的,而是偏向于液态的,事实上,所有鲸类的便便都是这样,属于流动性的羽状物,其中一些小的固态颗粒会下落,流质的会漂浮在海面上像一团团的泡沫一样。

而且目前已观测到的所有的鲸几乎都是在浅海(海面)进行排泄的,那么,它们为何要在浅海进行排便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鲸类为何在浅海进行排便?

鲸是一个大家族,由98种不同的动物组成,从牙齿结构上看,它们分为齿鲸和须鲸两大类,在所有的齿鲸中,除了抹香鲸因为上颚没有牙齿只能以小型的海洋生物为食外,其他的齿鲸均以中大型的海洋生物为食,而须鲸就不同了,它们没有牙齿,无法咀嚼和撕裂猎物,所以就连最大的鲸蓝鲸也只能以小小的磷虾、鱼类为食。

无论是齿鲸还是须鲸,它们的猎物生存的海水深度通常都在100-1000米之间,所以,鲸类想要觅食,就必须在深海区,尤其是主要以大型的头足类动物为食的抹香鲸,它的下潜深度可达1000米。

从水面到如此深的海里,任何一种鲸都想要将自己一次捕猎的猎物最大化,此时,它们就需要先排泄和换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它们憋气的时间最大化,同时也能将自己一次吃的食物量最大化。

那么,如何能达到换气的同时,将体内的便便排出呢?答案显然是海面,在海面上,它们边吸气、边排泄,这样吸气完成,排泄也完成了,如此轻装上阵,能够将一次的捕食量最大化。

除此之外,鲸类在浅海排便还有一个好处:容易。由于鲸类的食物大都生活在深海区,所以它们大多数的时间也是待在这里的。众所周知,海水的压强与海水深度是成正比的,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要增加1.03×10^5pa,如果是在几百米的深处排便的话,巨大的压强会让排便成为一种困难的事。

而且在如此深的海水中排便也是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水可能顺着肛门进入体内,一旦如此,鲸类可能再也上不来了。这就好比一个在深海的潜艇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孔,海水必然会从这个孔里大量的涌入。

鲸浅海排便的好处

鲸在海水表层排便对自己的好处就是可以“轻装上阵”以及容易排出(压强小),不过,它们在浅海排便不但对自己有好处,还对整个海洋系统有好处。

首先,在上面的配图中,我们发现蓝鲸的便便是有颜色的,这个颜色同样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鲸类便便之所以是多彩的,与它们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蓝鲸的主要食物是磷虾,磷虾体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所以蓝鲸的便便是偏红色的(尤其是下沉的这些固态的颗粒,如下图)。

因此,在鲸类排泄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根据研究发现,鲸类排泄的海水中铁元素的含量是南极海域海水铁含量的1000万倍,这些铁元素是许多海洋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的铁元素来源。

而鲸在海面上排便,这些营养物质就可以从浅水区一直到深水区滋养各个海水深度的生物。

其次,鲸其实与大多数的肉食性哺乳动物一样,它们总是不能完全地将食物消化和吸收掉(草食性的反刍动物消化的往往比较彻底),所以在它们的便便中,还有很多未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非常的细小,只能给一些小型的鱼、虾作为口粮。

而小型的鱼虾通常都在浅水区,如果鲸在深水区排便的话,这些营养物质几乎就浪费掉了,而在浅水层就不同了,许多小鱼小虾会跟随着它们,在它们排泄时,大快朵颐。

总结

鲸都是在海水表层排泄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能够在换气时减轻自身体重,增加进食量,一方面能够减轻排泄压力(海水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通过对鲸排便的介绍,我们发现鲸在海洋生态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一些大型的鲸类在死亡后会形成鲸落,鲸巨大的身体缓缓的落入海底,给各个不同深度的海水层中生活的生物提供了营养。

除了它们死亡后对大海的回馈外,它们每年庞大的排泄量其实也在滋养着海洋生物,其中的铁元素被浮游生物吸收,一些未消化的营养物质成为了小鱼小虾的食物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