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人一样,都有野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合肥,一座迅速崛起的城市,其与南京试比高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兵临城下,南京城的西进
200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南京都市圈规划(20
城市和人一样,都有野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合肥,一座迅速崛起的城市,其与南京试比高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兵临城下,南京城的西进
200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年)》,单方面将安徽的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划入南京都市圈。从城市灯光分布图上看,马鞍山几乎与南京联系在一起,滁州与南京的联系也很紧密。抛开行政区划因素,南京都市圈的划定是完全符合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的。
2003年,合肥市GDP478亿元,南京市GDP1576亿元,合肥仅是南京的30%。面对南京城的西进,合肥毫无阻挡之力,经济体量的先天不足导致政治声音微弱,只能忍受被人攻城掠地兵临城下的滋味。
2010年,国务院颁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南京高举共同富裕的大旗,将都市圈上升到国家高度。甚至有一种说法,南京希望直辖,都市圈就是设想的直辖市范围的一个预演。
二、大湖名城,政治上的齐名合肥并没闲着。
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大力发展制造业,区域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GDP达到2703亿元,同年南京GDP5010亿元,合肥已达到南京的54%。不仅是经济上的卧薪尝胆,政治上合肥也在厉兵秣马。
2011年,巢湖被拆分,划分给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芜湖、马鞍山正式实现跨江发展的梦想,而合肥吞并整个巢湖,市域面积扩大1.6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湖名城。
2013年,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极大地加强了省会合肥对马鞍山的领导。只要收服了马鞍山,南京绝无越过马鞍山联系芜湖的可能。剩下的滁州,南京就没什么兴趣了。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座安徽最强的城市正式迈入一体化发展时代。
2016年,发改委和住建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与杭州、南京并列长三角副中心。规划提出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其中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合肥与南京政治齐名。三、空铁江淮,大交通的对峙无论航空、铁路还是水路,都曾是合肥的短板。
骆岗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150万人,仅禄口机场的二十分之一;普铁时代,合肥默默无名,与铁路枢纽城市南京差的不是一个级数;水路只有一条合裕线断头航道,江淮不通,根本无法与南京港媲美。交通决定一个城市格局,大交通多方并进,合肥大格局气魄恢弘。
2013年,合肥新桥机场一期正式运营,年旅客吞吐能力1100万人。二期已列入建设规划,2025年全面建成,届时新桥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200万人。与之相对应的南京禄口机场,在2014年二期投入使用后,年旅客吞吐能力3000万人。目前“四纵四横”高铁格局,京沪、沪汉蓉、宁杭线在南京交汇,奠定南京在南北东西交流中的枢纽地位,是与武汉齐名的高铁枢纽城市。而合肥只有沪汉蓉高铁,北上只能单独与北京连接。
2016年,中长期高铁网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高铁“八纵八横”时代的到来。合肥的高铁枢纽地位一跃超过传统强者南京和武汉,形成“米”字型高铁网,东西向沪汉蓉,南北向京福,东南有“合肥-杭州-宁波”,西南有“合肥-南昌-香港”,西北有“合肥-郑州-太原”、“合肥-西安-兰州”,东北有“合肥-连云港-青岛”。而南京,除了现有的京沪、沪汉蓉、宁杭,再无高铁大动脉。只要规划顺利实施,高铁一役,合肥先下南京一城。
2016年,江淮运河正式开工,预计2022年全面完成。江淮运河的建设,意义深远,改写了中国内河航运格局,“两横一纵”(长江、珠江、京杭运河)变成“两横两纵”(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江淮运河)。江淮运河帮助合肥沟通了长江(第一大水系)和淮河(第四大水系),合肥港向北可以直达郑州,向南三线入长江,成为江淮航运中心。虽然不临江,但拥有江淮运河和巢湖的合肥,水运上已经具备与南京抗衡的实力。
四、创新高地,国科城的胜出创新能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直观感觉,南京的科研创新能力要高于合肥的。南大,东南两所985,南航、南理、河海、南农、南师、中国药科大学6所211。而合肥只有中科大一所985,合工大、安大两所211。
但是,国家批准合肥为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另外2个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什么南京不在其中?明明给人的感觉南京科研要比合肥强。因为南京虽然科研实力强大,但大都是侧重于应用型的科技研发,在基础型科研方面的实力确实不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
合肥拥有4个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自建7个大科学平台。而南京没有国家实验室,没有大科学平台,只有1.5个大科学装置(其中1个与连云港共用)。南京虽然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应用型科研平台,不属于大科学实验室。无法和国家实验室相提并论。国家对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定位,是基础型科研实力。
要的是基础型科学平台,而不是应用型科研实力。基础型科研,全国只有北京和合肥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投资+出口”的经济增长时代,基础科学研究确实不被人重视,但因为中科大和中科院这两个“奇葩”存在,合肥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有几十年的积累,合肥与南京在国科城争夺战上,胜的毫无悬念。
五、全力发展,经济上的追赶GDP,相信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
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2000~2017年这17年间合肥的GDP增幅达到了惊人22.3倍,相比较而言,南京增幅11.5倍。合肥的GDP从相当于南京的32%,到如今占比达到62%。合肥GDP全国排名从90名上升到如今的24名。如果说南京是成年人,那以前合肥就是七八岁小孩,而如今合肥已进入青春期,敢于一较高下。不过,GDP并不能完全反应一地的真实经济实力,我们看一看财政收入数据。2017年,合肥市财政收入相当于南京的52%,比GDP的比例少10个百分点,符合城市一般规律。城市发展投资先行,GDP会先起来,财政收入的起色会滞后于GDP。
2017年,合肥GDP 名义增速达到15%,南京GDP名义增速11.5%。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速差来推算,15年后合肥的GDP将超过南京。考虑到合肥的科创优势、更年轻的工业体系和城市后发优势,这样的推演轨迹完全有可能。
六、筑基引资,
金融上的争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比较城市金融能力强弱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城市经济活跃度的数据,一个城市能汇聚多少资金,显示出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2017年,合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约1.5亿,南京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约3万亿。在金融方面,合肥与南京目前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因为缺少大金融企业总部,上市公司偏少(合肥46家,南京74家)。
合肥正在积极补足自己的短板,积极助推企业上市,规划2020年之前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0家。另外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是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依托中科大金融研究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招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徽商银行、浦发银行、国元集团、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信达资产、中国长城资产、中国华融资产、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银保险、前海人寿、中投证券、海通证券等21家金融机构总部或综合基地及安徽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落户合肥滨湖新区,形成了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这一项,成为合肥与南京金融抗衡的争回之力。
七、辽阔西域,人口上的回棋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回归到人的竞争。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理应对周边形成极强的人口集聚效应。但是,南京的困局就在于空有大城,却无腹地。东有上海,苏锡常地区的人对上海有着更高的认可度。而且因为杭州、宁波的存在,上海对南京的依仗也变得可有可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才提出南京都市圈规划,准备收服皖江地区。然后,安徽省三分巢湖,合肥都市圈的成立,彻底掐断了南京的西进计划,南京的腹地仅剩镇江和扬州,区域狭窄,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每进一步都更加艰难。南京能走到今天的高度,实是不易。反观合肥,在成功的狙击了南京的西进之后,政治地位大幅提升。上海以前辐射最好的地区,也就苏南地区。杭州、宁波因为浙江在嘉兴实施的隔离政策,对上海并不十分感冒。而如今,上海和杭州牵手并进,成功收复了浙北地区。
由于皖江地区纵深较大,上海在此需要一个副中心,本来南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行政区划只能放弃,此时合肥顺势而出,成为上海在皖江地区最好的副中心选择。更加重要的是,合肥西域辽阔,西域地带的淮南、亳州、阜阳、六安、桐城地区对合肥形成拱月之势,对省会合肥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与日俱增。
关键的是,上述地区都是平原且人口众多,是合肥集聚人口的天然腹地,同时中低端制造也可以向腹地转移,而合肥聚力发展总部经济。东联上海,是合肥对抗南京的重要落子;辽阔西域,更是合肥争宁之战的关键回棋。八、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从政治、交通、科技、经济、金融、腹地六个指标来对合肥、南京城市竞争力进行打分,得出的结论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两座城市目前的竞争力均为22分(满分30分),转换成百分制为73分。
政治,南京副部级、长三角副中心,4分;
合肥仅长三角副中心,3.5分。
交通,南京虽然高铁输了一筹,但仍是交通大城,3.5分;
合肥,考虑高铁网和江淮运河,4分。
科技,南京不是国科城,但仍强于大部分省会,3.5分;
合肥,三大国科城之一,与北京、上海同列,4.5分。
经济,南京强二线城市,4分;合肥二线城市,3分。
金融,南京强二线城市,4分;合肥二线城市,3分。
腹地,南京腹地有限,考虑对苏北的辐射,3分;合肥,东联上海,西域辽阔,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