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制作玉器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质量上的提高,如今的工艺也越来越精致,但在治玉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治玉人是如何制作精美的玉雕的呢。通过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9:40:09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质量上的提高,如今的工艺也越来越精致,但在治玉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治玉人是如何制作精美的玉雕的呢。通过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琢玉人的风采。

玉在古代一直以来价格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些普通老百姓能够拥有的。上等的玉饰是一种奢饰品,在当时,你走在街上腰间系着一块闪闪发亮的玉佩,也闪亮别人的眼睛。顿时你在别人的眼中就有着不凡的气质。不过在以前,因受当时制作玉器工具的局限,其做工精细的程度上与如今是没有可比性的。在当时,人们为研制一件成品玉,会不惜消耗数年,或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去雕琢。并且当时玉石开采还不发达,款式制作也颇费脑颈,玉匠要用辛苦的汗水去换取琢成品玉带来的收获。

△工匠正在切割珠子

上图中,工匠面前的这个机器,叫做切割架子。架子上安置一个圆转钢刀,上面配有轮子,以绳牵引,工匠脚蹬绳线,轮子便旋转起来,达到切割的目的。因为切割玉石必须加水,所以又称为“水凳”。

△民国砣机

△开片影像,可清晰见到重要辅料解玉砂及砣机。

△钻孔影像

△镂空影像

△拉丝影像

△掏膛影像

清代,随着朝珠和手串的时兴,珠子切割与珠串制作行业在老北京形成一定规模。清代官员礼服上,多佩以朝珠,每串朝珠共有珠子108颗,朝珠并非统一制造和配发,官员可自行配制。从内廷养心殿造办处的“如意馆”、“金玉作”,到大大小小的民间作坊,珠子制作工序大致相似,主要分切割、抛光等工序。由于玉的的硬度要比铜铁高出许多,所以玉无法直接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来加工,当时治玉一般都是用砂轮,脚上踩着伐,砂轮才会运动。这么大的砂轮,做一件小件的玉雕,是有多么的不易。

如今,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术,每件作品都来之不易,可以说治玉的技法,在比较任何古代手工技艺可说是难度最高的。玉雕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与辉煌。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人们的不断淬炼与升华,使得玉雕行业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本答案来自东家首饰手艺人弘吉堂。

附:其实这个问题之前回答过,大家可以翻看回答【古时的人是怎样做玉器的?】,更为详细,这一系列民国的老照片可作为它的补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