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制作玉器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质量上的提高,如今的工艺也越来越精致,但在治玉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治玉人是如何制作精美的玉雕的呢。通过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9:40:09

关于玉器的制作,这得从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时期说起,在周口店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兽骨饰品、贝壳和石头珠,其中一些甚至还有染色工艺,可见两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石器的钻孔技术。&旧石器时期的兽牙珠子,能看到原石的手工钻孔。

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就有了佩戴饰物的习惯,那时候的就开始有意识的在一些漂亮的石头上钻眼穿绳佩戴。当时用的是兽齿、石头钻头,为了增加钻头的使用寿命,会加入硬度更高的细沙。当时人们只能用双手转动带石头钻头的木棍来打眼,表面也只能简单的打磨方式制作简单的形状,比如磨圆或者磨成方的。&红山文化玉器钻孔痕迹

距今八千年的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候的玉器还看不到细阴线,应该还没有出现旋转陀机。虽然有了桯钻和管钻,但是从红山文化玉器上看,应该不是轴心旋转陀机制作的。&红山文化玉器上的打磨痕迹

陀机出现的时间很多人认为是良渚文化时期,目前还没有定论,因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细阴线更像是用刀加解玉砂磨出来的。但是到了商代,其工艺可以确认是双人操作的陀机制作的,而且已经用了青铜陀具。&桯钻打孔的孔壁痕迹

这种跪式的双人陀机,必须一个人拉动转轮,一个人在陀具下,一手拿玉,一手加解玉砂。这种跪式双人一直到南北朝出现了以脚踩作为动力的水凳,从此玉雕就进入了单人单陀机制作玉器的时代。&跪式二人操作陀机&单人操作的水凳

人们最早用的是野兽牙齿在玉石上反复刻画,包括良渚文化的很多线条都是用传说中的“昆吾刀”刻制的,直到商代出现青铜陀具,玉器的纹饰可以做得越来越精美。到了汉代才开始普及铁制陀具,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同的是铁制陀针越来细,样式功能也越来越完善。&现代陀针

古代玉器制作一般有开大料、扎锅、冲锅、磨锅、掏膛、镂空、上花、钻孔和抛光的工序。开大料一般用大型的线锯由两人拉动配合解玉砂切割大料,然后就是上陀机用大陀轮切出大样,再经过成型、碾陀上花、用桯钻钻孔、搜弓镂花,皮陀抛光,一件玉器才能算是成品。&线锯开料

古代制作玉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一件玉器需要一个工匠经年累月去完成,所以我们能在古玉上看到古人的匠心。而现在制作玉器就说靠量,所以基本上会赶时间,做出来的玉器是见不到如琢如磨的匠心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