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简称“冀”,与河南省相对应,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
河北省,简称“冀”,与河南省相对应,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井陉县来说,名字很多人读错了。该县人口超30万,隶属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一
首先,就井陉县的“陉”字,可谓一读就错,其正确读音为(xíng),表示山脉中断的地方;山口等意思。井陉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地里位置上,在地理位置上,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陲。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获鹿、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就井陉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井陉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在此基础上,今井陉县一带属巨鹿郡。
二
西汉时期,正式设立井陉县(在今治北),属恒山郡。井陉之称,以南有井陉山而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其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由此,对于井陉县这一建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时期,设立常山郡,辖井陉县。三国魏时,井陉县属常山郡。晋袭前制。北齐于石邑县改设井陉县,县治在今获鹿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原井陉县省入新井陉县,属常山郡。隋炀帝杨广在位时,井陉县改隶恒州。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罢恒州改为常山郡,辖井陉县。五代十国时期,井陉县属镇州这一建制。
三
最后,元朝建立后,井陉县属威州。公元1252年,威州治所迁至洺水,井陉县治所迁至天长镇,即今县城,威州仍领井陉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井陉县隶属于真定府。公元1723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真定府改名正定府,辖井陉县。公元1913年,井陉县属直隶省范阳道。1914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辖井陉县。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井陉县直属于河北省。1984年1月,井陉为石家庄市属县至今。截至2018年底,井陉县总面积达138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2万人。在河北省各个县中,井陉县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县。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河北省唐山市的东南部,有一个乐亭县,它的总面积有1308平方公里, 人口达到了五十万,海岸线长达一百多公里,是河北省沿海第一大县。乐亭这个地方,如果是当地人就会知道,乐亭这两个字,应该念作làoting(前四声后轻声),但如果是外地人,很容易就把这两个字念作乐(Lè)亭。
乐亭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各朝代中,乐亭县的历史均有所记载。商、周时期属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晋时代属平州、北魏属乐安亭、唐属马城直,金大定末年确立为乐亭县,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乐亭县自古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于清末民初创造了"老化商帮"百年辉煌经商史。
乐亭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一支原始部落境内最早的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为这里开拓出土地,使之具有生活的气息。从这里出土的黄坨遗址,还有小石庄村西北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可以看出乐亭先民已经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
从秦、汉朝起,乐亭被纳入行政区划。由于历史上中原政权的不断争斗,归属变化无常,乐亭在秦时归属于迂西郡,汉代归属海阳县。伴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乐亭境内的商贸活动及经济文化也取得了显著发展。乐亭曾出土战国时期的货币、"秦半两"、"五诛钱"等货币,能反映出当时的贸易情况;从乐亭县境内发掘的汉"位至三公"铜镜、"双股银叉"等出土文物也反映出,作为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纷争之地,当时的乐亭已经出现了北方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
隋、唐时期是乐亭县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许多村镇如新寨、略军坨、撒马店等等都创建于这一时期,居民均匀分布在乐亭县的东西南北各个疆域,为乐亭后续发展繁荣奠定了根基。金天会元年,乐亭从马城县分离出来,成为单独建置的政权单元,开始更自主的发展传承本土特色文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乐亭县人文发展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养育了众多人才。据历史记载,从独立置县直至清末,全县文武状元各1人、榜眼、探花各1人,其余进士55人,举人167人。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大地”之称,汉代属幽州、冀州。唐代为河北道,宋代为河北路,元代为中书省。明清属直隶省。河北省截止到2017年9月12日设11个地级市,4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95个县、6个自治县。其中,就井陉县和井陉矿区,这一县一区,名字非常容易读错,你能读正确吗?
井陉矿区一方面,就井陉矿区的“陉”,不仅比较生僻,而且一读就错,其正确读音为(xíng),表示1.山脉中断的地方。2.灶的边缘等意思。井陉矿区隶属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陉矿区地处石家庄市西部井陉盆地,地处晋冀两省交界地带,东距石家庄市50公里,西距山西省阳泉市45公里,周边与井陉县接壤,总面积69.98平方公里。
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战国时期,今井陉矿区一带属赵国。自秦朝以来,该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井陉县。1947年4月,成立井陉矿区。如今,井陉矿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总面积69.98平方公里,人口10万(2010年)辖2个街道,2个镇,1个乡。
井陉县另一方面,和井陉矿区一样,井陉县也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楚汉之际,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就发生在该地区。自秦朝建县以来,该地区的建县历史已经超过2200年了,为河北省建县较早的县之一。
最后,明朝这一历史阶段,井陉县隶属于真定府。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井陉县属直隶省正定府。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井陉县属之。1984年1月,井陉为石家庄市属县至今。如今,井陉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