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押镖一般几个人,天下第一镖师

文·段宏刚
武侠小说或者古装影视剧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人或几人赶路,行至荒郊野外,突然窜出一群强盗挡住行人的去路,强盗们手握各种武器,飞扬跋扈,领头的对行人恶狠狠地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2:29:25

文·段宏刚

武侠小说或者古装影视剧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人或几人赶路,行至荒郊野外,突然窜出一群强盗挡住行人的去路,强盗们手握各种武器,飞扬跋扈,领头的对行人恶狠狠地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

行人掂量完强盗和自己的实力后,认为强盗不足为患,那么,完全可以兵刃相见,经过一番激战,强盗被打得屁滚尿流,只能灰溜溜地放行人通过。江湖里,本来就是谁的拳头硬谁的脸面就大。

怕死的行人,怕麻烦的行人,实力不够对抗强盗的行人,往往会选择拿钱消灾、息事宁人。毕竟,在强盗眼里,银子是世界上最香的东西,他们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的就是钱财,为了钱财强盗们可是任何事都干得出来。

如果是一队镖师走镖,行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强盗还敢拦路打劫吗?

答案是否定的,强盗有贼心但没有贼胆。

从古代镖局的背景和实力两大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

镖局又称镖行,是指收人钱财,专门替雇主保护财物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机构。镖局最初的业务仅是走镖,即武装押送货物,或者护送人。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镖局的业务不断拓展,看家护院、保护商号、夜间巡逻、汇款等业务也成为镖行的主要业务。

历史学家考证,镖局大约产生于明朝晚期,此时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商人和货物很多,各地区之间的交易非常频繁,为了保护商人的出行安全,将钱财或其它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镖局就应运而生。

从业务范围和履行职责来看,古代的镖局相当于现代的保安公司和快递公司的结合体。

一个完整的镖局组织,往往包括以下人员。

大老板,即镖局主人,跟现代大集团公司的总裁类似,名下还有许多其它产业,镖局不过是他的产业之一。

总镖头一个,副镖头一个或数个。主、副镖头都是江湖上排得上号的武林高手,在武功方面,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看家本领。有些镖局,总镖头也是大老板。

镖师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都是有一身好武功的人。

大掌柜一个,管理镖局的账目。

负责打杂的伙计若干。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古代的镖局组成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由武术世家组建的镖局。

古代的武林世家很多,一些家丁兴旺的武林世家,跟一个中等的武林帮派没有什么区别。像古龙和金庸的小说里出现的成都南宫世家,姑苏慕容世家,都是非常显赫的武林世家。

这些武林世家要养活许多人,因此,必须打造自己的产业,才能让整个家族的生活运转起来,而组建镖局,往往是武林世家最容易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

毕竟,武林世家里有许多武林高手,大家又有血缘关系,在闯荡江湖时,完全可以做到生死与共,一荣俱荣,这些优势让武林世家组建的镖局,在江湖上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

在后来,为了发展的需要,武林世家组建的镖局,也开始招贤纳士,但在利益分配上,主仆的差距很明显。

规模大的武林世家之所以声名显赫,是因为他们跟朝廷,乃至皇帝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在朝廷镇压叛乱中,出资出物出人,叛乱被平息后,受到了朝廷的重赏,包括土地、财物,乃至一些特权。一些武林世家的牌匾甚至是由皇帝御笔题写,挂在那里非常显眼。

第二种,由裁员或者退役的士兵、捕快组建的镖局。

古代的士兵或捕快退役后,除了一身好武功之外,没有其它谋生技能,于是,大家凑在一起组建镖局混口饭吃。

不论是退役的士兵还是捕快,他们都是长期经历过刀光剑影的人,武功高强,比起江湖侠客,在搏杀、打斗技能上,有过之无不及。大家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忠义”当先,勇猛顽强,在组建镖局后,能把这种职业精神复制过来。况且,已经退役的士兵和捕快,他们的人脉关系大部分也在朝廷。

因此,这类镖局也深得雇主的信任和青睐。

第三种,由武林泰斗开办的镖局。

武林泰斗开办的镖局,在清朝中后期非常普遍,像人们熟知的“晚清十大高手”之一的大刀王五,就曾在京城开办过“顺源镖局”。

顺源镖局的业务范围北至山海关,南至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江浦。王五任总镖头,镖师都是他的徒弟。

这类镖局类似于名声显赫的人开办了一家企业,诚信经营,以德服人,在江湖上也有不错的口碑,总镖头的名声本身就是金字招牌。

第四种,由一些武术爱好者组建的镖局。

古代从南到北,习武之人非常多,大家闲来无事组成一个小团体,就如同习文的搞个文学社一样,目的是为了切磋技艺,互相帮扶。

这类镖局往往是自由组合,以友情为重,“义”字当先,利益分配比较平均,遇到事情大家坐到一起商量,人人都有发言权,不像其它类型的镖局,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

镖局虽然只有这四种类型,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武林世家、个人或组织有能力开办镖局。

镖局老板不但要有钱有势,人缘广,关系硬,还要黑白通吃,才有实力开镖局。

在开镖局前,必须给当地的黑白两道进行打点,打点的方式就是下帖邀请黑白两道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来捧场,用行话来说叫“亮镖”。

“亮镖”时,如果关系不够硬,捧场的人少,以后的生意肯定不好做。如果人缘不好,“亮镖”时有人来捣乱、踢场子,打发不走找茬的人,那么,镖局没有开起来就只好以关门而告终。“亮镖”时如果没有出事,才算镖局初步树立起自己的招牌。

真正让一个镖局在江湖中扬名立万,是镖局第一次走镖押送了什么样的货物?有没有安全送到?如果都没有问题,镖局就算真正在江湖中立足了。

走镖时,往往由副镖头带领一些武功高强的镖师,以及一群手脚麻利的伙计来押镖,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人。

货物要锁在镖车里,车子上要插上镖旗,押镖的人一边喊着镖号,一边浩浩荡荡地上路。至于押送的货物究竟是什么?镖师们并不知道。一些贵重的货物,往往需要总镖头亲自押镖。

强盗遇到一队镖车,首先会看镖号,根据镖号的名气和实力,来判定要不要打劫。

如果是由武林世家、退役士兵或捕快,乃至江湖豪侠创建的镖号,强盗是万万不敢抢劫的。因为强盗也明白“吃软怕硬”的道理,招惹这些镖局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甚至会给自己带来灭门之灾。

只有那些由武术爱好者组建的镖局,或者是在江湖上还没有闯出名堂的镖局,才有可能成为强盗宰割的羔羊。

这类镖局走镖时如果遇到强盗,负责人会命令镖师把所有镖车围成一个圈,镖师和伙计们又把镖车围成一圈,大家操起武器,拉开架势准备御敌。

御敌时,领头的镖师首先会用江湖上的行话跟强盗周旋,如果强盗不吃这一套,就适当给强盗留下一些买路财。如果镖师们的好话说尽,强盗的胃口实在太大,那么,双方只能硬碰硬了,谁更不怕死谁就能笑到最后。

实际上,强盗也很怕死,强盗劫镖时,只要团伙里边有一个人受伤流血,甚至被杀,其他强盗就会识趣地撤退,并不会像武侠影视剧里那样,双方会死磕到底,直到两败俱伤。

镖师在古代是高薪高危职业,他们几乎都是不怕死的义士,这是由于他们的职业使命所致,他们看重“情、义、礼”,有很鲜明的江湖豪气。只有重情重义重礼,才能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

对一个镖局来说,镖师的命可以丢,但押镖的货物不能丢,否则,一次失手就能让镖局的声誉毁于一旦,以后很难在这个圈子里再做生意。

古代镖局押运为什么不怕土匪打劫?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个特殊的行业:镖局。镖局是专门为雇主保护财物或保障人身安全的机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保安押运公司。

古代交通不便,两地长途跋涉往往要翻山越岭。除了路途艰辛外,更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在山岭之间土匪横行。为了保障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镖局这个行业就应运而生了。

镖局押送货物出行叫“走镖”或“出镖”,按货物价值和距离远近收取不同的费用,负责押送的人叫镖师。镖师都会武功,这也很好理解。如果没有一定的身手别说保护货物,就是整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身体也吃不消。

不过,镖局的镖师虽然都会一些武功,但每次走镖人数有限。而古代的土匪和我们现代生活中出现的劫匪可不是一回事。当时一些大型的土匪山寨都是成百上千人,至于水泊梁山那就更不用说了,光头领就有108个。俗话说“双拳不敌四手”,镖师武功再高,遇到人数是自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土匪,那肯定也要歇菜。但是,古代镖局在走镖时,却很少发生货物被劫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镖局走镖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哑镖。

威武镖是将镖局的大旗插在货物上,镖师一路敲锣并亮起嗓门喊“以武会友”之类的号子。威武镖有明显的挑衅和彰显自身实力的意味,镖局一般都求和气生财,所以很少会用威武镖的方式来走镖。除非是料定对方实力很弱或遇到非打不可的情况,那才用威武镖来壮大己方声势。

仁义镖也是将镖局的大旗插在货物上,但和威武镖不同的是,仁义镖下半旗,敲七星锣,求个谦虚谨慎。如果遇到意外情况,镖师就要向对方喊镖号,这叫“撂牌子”,对方如果会接“牌子”,则表明是“自己人”。如果对方不予理会,那就要准备一场恶战了。

哑镖就是走镖时将镖旗收起,马摘铃,车轱辘打上油,镖师也不喊镖号。大家悄然无声的偷偷走过去。只有遇到一些水火不进的关卡时,镖局才会不得已用哑镖的方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镖局都是走仁义镖。镖局是个特殊行业,黑白两道都要搞好关系,正所谓“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却要靠黑白两道的朋友赏脸了。”所以,开镖局最重要的就是同各方面讲好交情。官府方面上下打点自不必说,而黑道方面,也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只要镖局把该花的银子花够,该给的面子给足。走镖时即便带着再贵重的货物路过土匪山寨,也绝不会有事。

如果土匪临时反悔,杀人越货,那今后在土匪界就没法立足了,谁也看不起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所以但凡有点名气的土匪,一般也都会遵照这个规则。因此,古代镖局押运巨款翻山越岭,途径许多土匪山寨,却并不用担心被土匪打劫。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走镖途中毫无风险。一般大中型土匪集团都已事先搞好关系,基本不会发生意外。可是一些临时拼凑的小股劫匪是完全没规矩可讲的,此时就需要靠镖师出马。原则上还是以和为贵,能花银子摆平自然是最好,如果对方胃口太大,那就只好真刀真枪的开干了。镖师都会武功,在人数上也一般不会输给小股劫匪,所以胜算还是很大的。

古代镖局走镖有哪几种形式,为什么古代很少被劫镖?

古代镖局的运营主要就是雇主将一份货物交给镖局,由镖局派镖师把东西从一个城市押运到另一个城市,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他就是古代的快递公司。

古代的运镖方式一共有三种,一种叫做威武镖,这就是将镖局的大旗插在货物上面,而镖师在一边走一边敲锣打鼓,以此向一些心谋不轨的人来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不过一般威武镖都是在碰到一些强大的抢匪之类,才会有的。镖师们通过敲锣打鼓,以此来壮大自己的气势的。

还有一种叫做仁义镖,仁义镖主要求的就是一个小心谨慎。一旦走仁义镖之后,镖师会和对方喊镖号,一旦对方不理睬,那么押送的镖师就要准备和对面大打一场了。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叫做哑镖。哑镖就是如同哑巴铭在押运货物一样,在押送的时候,什么也声音也不能发出来。不过这种哑镖只有在碰到一些难以进入的关卡的时候,镖局才会用哑镖的形式来走。

大多数镖局走的都是仁义镖。而以仁义镖押送货物的镖局之所以不怕别人抢,这是因为镖局押送的仁义镖的镖师,都是有一定的手上功夫的。他们的身体比较强壮,武功也比较高。那些最普通的一些盗贼是不敢来抢劫的。

而且镖局一般都是黑白两道都认识一些人,所以只要在路上交了一些应该交的钱,基本上土匪是不会为难镖局的。除此以外,镖局还会受到官府的保护,一旦东西抢劫了,那么抢东西的人就是在和官府作对。所以大部分的货物都不会被抢走。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