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的濯意思,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古文观止》卷五史记选文“屈原列传”中,有“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一句,其中的“濯”字,坊间诸版本均注为“濯淖,浊水烂泥”。我们通常只知道“泥淖”,不知有“濯淖”这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20:27:15

《古文观止》卷五史记选文“屈原列传”中,有“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一句,其中的“濯”字,坊间诸版本均注为“濯淖,浊水烂泥”。我们通常只知道“泥淖”,不知有“濯淖”这样的组词法。

高中课本上,注:“濯”通“浊”,但遍查字典,未见有注“濯”通“浊”的义项。

心下存疑:“濯”字何以有“浊”的义项?常见的是作动词“洗涤”的意思。但这里是动词还是名词呢?如果按照上下对文来理解,则“(若)蝉蜕于浊秽”,必然对“自疏(于)濯淖泥污之中”,显然,这里的“濯”是名词,而不是动词。

但高中课本上注“濯”通“浊”,真的对吗?

“濯”,直教反,古音属宵部;“浊”,直古反,古音属屋部。“濯”和“浊”古音既不相通,就不可能成为通假字,古书中也不见其通用之例。

说“濯”通“浊”,是不是因为现在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所致,即误以今音为古音呢?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五》:念孙案:上言洗濯下言淖,则文不相属。濯字当读直教反。濯淖叠韵字。濯淖污泥四字同义,为四种浊物。

那“濯”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广雅》曰:潲(shào)、濯,滫(xiǔ)也。《说文》曰:滫,久泔(gān)也。即臭泔水,陈旧发酵有臭味的淘米水。

“淖”字呢?《说文》曰:淖,泥也。段注:深泥也。则“淖”为泥沼,即烂泥潭。

“污”即“洿(wū)”字,《说文》曰:洿,浊水不流也。即污秽的积水。这里用四种浊物比喻当时的社会,说明屈原自远于污浊的环境。

因此,这句话可直译为----(他)主动从污秽不堪的环境中远离,(如同)蝉从污秽中蜕壳(一样)。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